把自己放回生命的中心 一、先看清:我的“付出”藏着什么 1. 画一张付出清单:写下近一周为他人做的事(比如“帮同事加班”“迁就朋友的约会地点”),再标注每一件背后的真实想法——是“我想做”,还是“怕他不高兴”“怕被说自私”?那些带着“怕”的付出,就是困住自己的枷锁。 2. 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拒绝这件事,天会塌吗?” 多数时候答案是否定的,你会发现,很多付出不是“必须做”,而是你怕失去他人的认可。 二、第一步:学做“自私”的练习 1. 每天说一句“我不”:比如“我今天不想帮你带饭”“我不喜欢这个方案,想按我的来”,不用解释太多,简单直接地表达拒绝。 2. 设置“付出额度”:每天只允许自己为他人做1-2件事,超过就告诉自己“明天再说”,把剩下的时间留给自己(哪怕只是发呆、看剧)。 三、关键步:重建“自我优先级” 1. 列“我的需求清单”:写下3件“我想做但一直没做”的事(比如“学画画”“去公园散步”),把它们排进日程,和“要帮别人做的事”同等重要。 2. 练习“先回应自己”:当他人的需求和你的需求冲突时,先问自己“我现在最想做什么?” 比如朋友喊你逛街,但你想休息,就诚实说“我今天想在家歇着,下次约好吗?” 四、后记:付出不是错,别丢了自己 跳出付出性人格,不是让你变成冷漠的人,而是学会“带着自我的付出”。就像杯子里的水,先装满自己的杯子,才能自然地分给别人,而不是把自己倒空,再去求别人给你一点甜。慢慢来,你值得被自己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