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部门聚餐,领导突然提议周末集体去团建。看着同事们纷纷附和,我习惯性地挤出笑脸点头,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早就答应女儿要去游乐园的。回家路上越想越烦躁,甚至对女儿打翻牛奶的小事发了火。 深夜哄睡孩子后,我坐在沙发上发呆。想起刚工作那年,为了帮同事完成任务,连续三天熬夜改方案,结果功劳被对方独占;怀孕时坚持到生产前一天才休假,因为不好意思拒绝领导的"年轻人多担待"。这些年好像一直在用"没关系""我可以"包装自己,直到情绪像决堤的洪水般冲垮理智。 后来我开始在日记本上记录"情绪账本":每次感到委屈时,就写下"谁提出了要求""我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渐渐发现那些让我辗转反侧的纠结,大多源于模糊的自我边界。现在再遇到勉强自己的情况,我会深吸一口气说"这个时间我需要陪孩子",或是"这个任务我需要同事协助"。 那些让你辗转难眠的愧疚感,其实是潜意识在帮你守护内心的底线。就像冬天里自动闭合的毛孔,不是懦弱,而是生命最原始的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