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伴侣表达情绪时,我们会感觉被攻击?

当我们感觉伴侣的情绪表达像攻击,其实往往不是话语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内心防御机制被触发的结果。这种反应背后,藏着人类心理的几个深层秘密。 首先,情绪常常被我们误读为指控。 当伴侣说“我感到很孤单”,我们的大脑可能瞬间将其翻译成“你没有陪伴我”——听起来就像是指责。这种误读源于我们天生的自我保护倾向,在情绪高涨时,原始大脑会优先将模糊信息解读为威胁,即使对方只是在表达感受。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情绪的“传染性”。 神经科学发现,人类大脑中存在镜像神经元,让我们能自动模仿并体验他人的情绪。当伴侣痛苦时,我们其实也在潜意识层面感受着类似的痛苦。这种不适感太强烈,以至于我们本能地想切断这种“传染”,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否定或反驳对方的情绪。 而最核心的,可能是情绪触发了我们的自我怀疑。 伴侣的情绪有时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害怕面对的自己——是不是不够体贴?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这种自我怀疑带来的不安如此强烈,以至于防御系统立即启动:如果问题出在对方“过度反应”上,我就不用审视自己的不足了。 理解这一点,你就明白那些被攻击的感觉,其实是一种求救信号——既是伴侣在求救,也是我们自己内心在求救。它指向的是两个都需要被理解的人,和一条因情绪共鸣而暂时中断的连接通路。 打破这个循环需要勇气——勇气去相信大多数情绪真的只是求助而非攻击,勇气在防御冲动涌上时先问自己:“此刻,是我的伤痛在说话,还是对方真的在伤害我?” 答案往往会让你惊讶。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