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陷入“我不够好”的自我怀疑:觉得工作没亮点、害怕被他人否定、不敢争取想要的生活。其实,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自我价值感偏低的信号。自我价值感,是我们对自己的核心评价,它像内心的“定海神针”,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世界相处。以下3个实用方法,帮你逐步重建自我价值感。 首先,用“具体事实”替代“负面评判”。低价值感的人习惯用笼统的否定定义自己,比如“我又搞砸了”。下次遇到挫折,试着换成具体描述:“这次报告的数据有误,但逻辑框架是清晰的,下次核对时多检查两遍就能改进。” 评判会放大缺点,而事实能帮我们客观看待问题——你只是某件事没做好,不是你这个人不好。每天睡前花5分钟,写下当天自己做得好的1件小事(哪怕是“准时完成了工作”),积累这些“小成功”,能慢慢扭转负面思维。 其次,学会“课题分离”,拒绝过度讨好。很多人会把他人的评价当成自我价值的标准:同事没回复消息,就担心自己得罪了人;朋友不开心,就觉得是自己的错。其实,别人的情绪和看法是“他人的课题”,你无需为此负责。比如朋友向你吐槽工作,你不必强迫自己帮他解决问题,认真倾听就是一种支持。分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才能避免被他人的态度绑架,专注于自己能掌控的部分。 最后,从小事开始,积累“掌控感”。自我价值感的核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而掌控感能强化这种信念。可以从日常小事入手:比如每天固定30分钟阅读、学会一道新菜、坚持每周运动2次。这些事不需要多复杂,关键是通过“设定目标—完成目标”的过程,让自己感受到“我能做到”。当这种掌控感逐渐积累,你会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可来证明价值,因为你已经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自我价值感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次次刻意练习。从今天起,试着用事实肯定自己、不被他人课题裹挟、从小事积累掌控感。你会慢慢发现,那个“不够好”的声音会越来越弱,而内心的笃定和自信,会成为你最珍贵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