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的根源

感受的根源,并非来自他人的行为,而是源于我们自身未被满足或已被满足的“需求”。简单说,不是“对方做了什么让我不爽”,而是“对方的行为触发了我对某类需求的渴望”,需求的状态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感受。 比如朋友没回复消息,有人会感到“失落”,根源是“渴望被重视”的需求没得到回应;有人会感到“担心”,根源是“关心对方安全”的需求在驱动;也有人会感到“无所谓”,因为“即时回复”并非他的核心需求。同样的行为,因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最终产生的感受完全不同。 再比如职场中,领导批评工作,有人感到“委屈”,是因为“希望被认可”的需求受挫;有人感到“清醒”,是因为“渴望提升能力”的需求被满足——批评让他看到了改进方向。这说明,感受的开关始终握在自己手里,由我们内心的需求清单决定,而非被他人的行为左右。 看清这一点,能帮我们跳出“指责他人”的误区,转而关注“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比如把“你总忽视我”换成“我需要更多陪伴,这样会让我感到被爱”,让沟通更聚焦解决问题,而非发泄情绪。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