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时,你如何与自己对话?

亲爱的朋友, 今天,我想和你聊一个可能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却很少察觉的事:我们与自己对话的方式。你有没有注意到,当焦虑来袭时,你头脑里的那个声音是什么样的? 是严厉的斥责——“你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是恐慌的预言——“如果搞砸了,一切就全完了!” 还是无助的叹息——“我肯定不行,我撑不下去了。” 我曾以为焦虑是外界的压力带来的,后来才发现,最消耗能量的,往往是这份不间断的、来自内心的“暴力对话”。我们对自己说的话,比任何人的评价都更锋利。 于是,我开始尝试一件小事:成为自己内在声音的“翻译官”。 当那个苛刻的声音再次响起时,我不再全盘接受,而是停下来,试着用一种更温和、更真实的语言去“翻译”它。 当它说:“你必须要完美,不能出任何差错!” 我翻译为: “我听到了,你非常希望这件事能做好,你渴望获得安全和认可。让我们看看,什么是‘足够好’就可以?” 当它说:“万一失败了,你就彻底完了!” 我翻译为: “你感到很害怕,害怕承受不了未知的风险。让我们想一想,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我们拥有的资源和应对方案是什么?” 当它说:“别人都比你强,你太糟糕了。” 我翻译为: “你此刻感到有些不自信,需要一些鼓励。让我们回顾一下,你曾经克服过的那些困难,看看自己已经走了多远。” 这个简单的“翻译”练习,像是一道温柔的屏障。它没有否定焦虑背后的需求——对安全、控制感和价值的渴望,而是把充满威胁的警报,转译成了一份可以理解和处理的“需求清单”。 朋友,我们无法瞬间让焦虑的声音消失,但我们可以改变回应它的方式。下一次,当你听到内心那个尖锐的声音时,不妨深吸一口气,带着一份好奇问自己: “这个声音背后,隐藏着我怎样的担心和需要?” “如果此刻是我最好的朋友在经历这些,我会用怎样温柔的话语去安慰他/她?” 请相信,你内在的声音可以从一个严苛的批评者,转变为一个坚定的支持者。这个转变需要练习,但每一次尝试,都是在为自己构建一个更安全的内在空间。 如果你在练习中感到困难,或者想分享你的“翻译”心得,我就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起,让内心的声音变得更加善意,更有力量。 愿你今天,能对自己说一句温柔的话。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