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很多人陷入“想做又不敢做、做了又怕错”的内耗循环。其实可以通过三个策略,跳出这种消耗,重建工作的掌控感与价值感。 首先,建立“任务价值锚定表”。把手头工作按“个人成长”“团队贡献”“行业积累”分类,比如写一份报告,能提升你的逻辑表达力(个人成长)、帮助团队明确方向(团队贡献)、积累行业分析方法(行业积累)。当你清晰看到每件事的价值,内耗的“这件事有什么用”的疑问会自然消解。 其次,实施“5分钟启动法”。面对复杂任务时,不要纠结“能不能做好”,先强迫自己投入5分钟:打开文档列个大纲、给客户发个意向沟通消息。一旦行动起来,大脑的“抗拒开关”会被关闭,后续推进就会顺畅很多,比如做项目方案,先花5分钟画个框架图,思路自然就清晰了。 最后,打造“反馈收集站”。每周找1-2位同事或领导,简要询问“你觉得我这周哪件事做得不错”“哪里可以改进”。客观的外部反馈能帮你校准自我认知,避免陷入“自我怀疑式内耗”。比如你觉得自己汇报得不好,别人可能觉得“逻辑很清晰,就是案例可以更具体些”,这样的反馈能让你明确改进方向,而非盲目焦虑。 职场内耗本质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当你用行动锚定价值、推动进程、收集反馈,就能把焦虑转化为成长的燃料,在工作中活得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