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孩子时突然崩溃,原来我在重复妈妈的人生

儿子三岁生日那天,他把蛋糕扣在地板上时,我突然抄起手边的绘本就要砸过去。手腕停在半空的瞬间,我看见他眼里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的恐惧。二十多年前,我也是这样因为打翻牛奶,被妈妈扯着胳膊推到墙角罚站。 那天夜里我抱着熟睡的孩子坐在飘窗上,手机屏幕亮着育儿博主的文章:"不要把你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可我摸着儿子后颈柔软的胎发,突然想起上个月和妈妈视频,她看见我给孩子喂饭时说"你小时候也这样挑食,真让人头疼"——原来那些我们拼命想逃离的,早就在举手投足间刻进了基因。 我开始在手机备忘录建了个"情绪账本"。每当对孩子发完脾气,就记录下触发点:"他不肯穿衣服时,我想到妈妈总说我磨蹭";"他要抱时,我想起自己三岁时在幼儿园门口哭得撕心裂肺"。三个月后我发现,账本里的红色感叹号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今天蹲下来和他说'妈妈需要五分钟冷静',他居然拍了拍我的背"。 我们这代人总在当父母后才真正长大。那些曾经觉得跨不过去的童年阴影,会在给孩子换尿布、讲睡前故事时突然冒出来。但正是这些猝不及防的"重逢",让我们有机会握住自己的手,对当年那个无助的小孩说:"现在换我来保护你了。"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