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会不会“软弱”?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只敢默默在边上看,面对不会做的数学题只知道哭。 面对孩子的“软弱”,核心是先接纳情绪,再引导解决,避免贴标签(如“胆小”“没用”),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具体可分3步做: 1. 共情接纳:蹲下来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知道你现在有点害怕/紧张,这很正常”,让孩子感受到情绪被理解,而非被否定。 2. 拆解问题:用具体提问帮孩子理清“怕什么”,比如“是担心同学不跟你玩,还是怕自己做不好?”,把模糊的“软弱”转化为可解决的具体问题。 3. 示范引导:不强迫孩子“立刻勇敢”,而是做小示范,比如孩子不敢跟店员打招呼,家长可以先主动说“您好”,再拉着孩子的手轻声鼓励“你可以试试说‘阿姨好’”,成功后及时肯定“你刚才主动说话,真的很勇敢”。 我们逐步引导,一定可以收获一个越来越勇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