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情绪劳动 真正让你疲惫的并非工作或家务,而是一种隐形付出——“情绪劳动”。它是心理学概念,指为了让他人舒适,被迫控制和管理自身情绪,任何偏离真实感受的情绪表现都属于情绪劳动。 比如怕尴尬冷场而强行接话,面对同事不适的玩笑硬挤笑容…… 这种处处照顾他人自尊的行为,本质是掏清空自我去满足他人。 要知道,“打圆场”常是关系中弱势方的行为,谁更怕沉默、尴尬,谁就会被剥削更多情绪价值。 二、易陷入情绪劳动的人群 以下三类人容易无意识地进行情绪劳动: - 家教严格,被灌输“礼貌大度”观念,认为“不让别人的话落地”是礼貌; - 从小习惯照顾家人,长大后把照顾他人视为自身责任; - 恐惧批评,渴望他人认可,习惯通过“讨好”来获得好评。 这三类人核心问题是缺乏主体性,将自己置于被他人评价的位置,下意识把他人感受优先于自我,从而给了他人消耗自己心理能量的机会。 三、如何建立主体性,摆脱情绪劳动 自爱的关键是建立主体性,而第一步就是拒绝成为他人情绪的“服务生”,不再无偿提供情绪价值。 当面临情绪劳动场景时: - 先给自己缓冲时间,明确情绪责任方。朋友生气、场面冷场,解释和圆场不是你的义务,你只需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 培养“冷场耐受力”。比如电梯遇同事不主动找话、被打听隐私直接拒绝……无需解释或感到愧疚,你会发现,沉默不会让世界崩塌,却能让你重新掌握话语权。 我是深谙人际相处之道的沐澄♥ 和我聊聊,陪你走过人生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