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自我关爱方式

心理健康的自我关爱核心是“接纳自我、疏导情绪、减少内耗”,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践: 1. 正视并疏导情绪,不做“情绪压抑者” - 允许负面情绪存在:接纳“焦虑、难过、烦躁是正常的”,不自我批判(如不说“我怎么这么脆弱”),把情绪当作“需要关注的信号”而非“敌人”。 - 用具体方式释放情绪:通过写日记(把感受写下来)、向信任的人倾诉、甚至“哭一场”“喊一喊”(在私密环境中),避免情绪堆积。 2. 减少心理内耗,给心灵“减负” - 学会“课题分离”:区分“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不纠结“别人怎么看我”“事情没做好怎么办”,专注于“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 拒绝“过度完美主义”:允许自己“犯错”“做得不那么好”,比如“今天没完成计划也没关系,明天再调整”,避免因苛责自己陷入焦虑。 3. 创造“心理滋养时刻”,积累积极感受 - 每天留10分钟“专属快乐时间”:做一件单纯让自己开心的小事,比如看一段搞笑视频、听一首喜欢的歌、晒太阳发呆,不追求“有用”,只追求“放松”。 - 正向自我对话:用温和的语气对自己说话,比如遇到挫折时说“我已经尽力了,下次可以更好”,替代“我真没用”的否定式表达。 4. 建立“心理边界”,守护自身能量 - 对消耗自己的人和事说“不”:比如拒绝无意义的社交、不勉强自己迎合他人,明确“我的感受很重要”,不因“怕得罪人”而委屈自己。 - 适当“断联”:定期远离让自己焦虑的信息(如关闭社交媒体通知、不刷负面新闻),给心理留出“不被打扰的空间”。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