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忍耐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忍耐的对象、程度和目的。 - 当忍耐是好的:面对无法立刻改变的困境(如成长中的挫折、他人无心的冒犯),忍耐能让人保持冷静,避免冲动犯错,为解决问题争取时间和空间,是成熟和有远见的表现。 - 当忍耐是坏的:若忍耐的是持续的伤害(如恶意打压、侵犯底线的行为),或无意义的妥协(如放弃核心目标、压抑自我需求),只会纵容问题扩大,最终消耗自己,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简单来说,有原则、有目标的忍耐是“蓄力”,无底线、无意义的忍耐是“内耗”。 最后一点怎么掌握“忍耐的度”(分三步) 1. 画底线(1周内):列一张纸,写下“绝对不能忍的事”(比如被侮辱、被抢功劳、长期被忽视等),再写下“可以忍的事”(比如对方偶尔的小脾气、无关紧要的误会)。心里先有谱,就不会乱。 2. 试错练习(1-2周):遇到具体事时,对照底线判断。比如朋友借了小钱没还,属于“可忍范围”,可以开玩笑提一句;如果他借了大钱还装傻,就直接要——通过小事练手,慢慢找到感觉。 3. 调整节奏(长期):根据结果调整。比如发现“某类事忍了之后对方得寸进尺”,下次就别忍;发现“某类事忍了之后矛盾化解”,就保持。重点是“忍完不憋屈,不让步也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