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否进入关系的前提,是知道自己需要一个怎样的伴侣,以此作为筛子,然后在茫茫人海里去耐心筛选出那个The one。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知道自己要什么,二是耐心去筛选。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伴侣,和耐心去筛选,这两个前提同时存在,那么迟早会找到那个“最棒的ta”。单身或进入关系,在本质上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人生观:为自己的幸福自我负责,这其中既包括了选择单身生活能让自己得到幸福感,同时也包括了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人获得的幸福感。两种都是关于“我的幸福感”,自然也应当由我来负责选择。以前我有一个自恋妄想是:我跟谁在一起,都能让对方获得幸福。其实事实是,我只能在自己愿意且有能力的范围内提供我的“价值”,如果把对方比喻成“买家”,而我是那个卖家,我出售的产品,必须是真实的才构成愉快交易,如果是伪装的产品,就是情感诈骗。同理,对方如果是那个卖家,而我是买家,我非要在卖水果的摊上买手机,那不是ta有问题,是我有病呀。这就是选择关系的底层逻辑:我知道我要什么,我能给什么,也要知道对方要什么,对方能给什么。这四个维度互相匹配的时候,亲密关系会轻易地获得幸福。 2有这样一种沮丧的对婚姻的态度是:跟谁结婚都一样。这其实是没经过上述四个维度的筛选,就进入了一段关系,又因为种种因素暂时不愿离开这段关系,这当然令人失望。但请同时意识到:不是你们的需要有错,而是双方不愿意或无法满足彼此的需要---不能说卖水果的老板不卖手机就是老板有问题,也不能说你作为买家就是想找个卖手机的地方有问题,一个比喻是:交易失败而已。不过情感里的“交易失败”,并不是水果和手机如此大的物质差异,无非是“我想要的你的态度”,对方就死不愿意给。但其实用“交易”的视角来看待这样的矛盾,如果把“你的态度”比喻成对方要出售给你的商品,那无非是你给的价码不够高,你总不能要求一百块的商品,只用十块钱买下来,这是强盗思维,而不是关系里平等交易的态度。亲密关系更为重要的前提是“尊重”。延伸阅读《尊重,是比好坏更重要的需求》尊重的意思,是不妄想对方应该无条件的给出我想要的“产品”,而是我也应当给对方想要的“产品”,金融概念里的“以物易物”,就是亲密关系里尊重、平等的亲密关系态度。你想要伴侣给你宽容,那你是否知道对方希望你给ta什么?你想要理解,那对方要什么?所以,在关系里其实你想要什么,都是可以的,只要你也能给ta需要的,并且ta也有能力和意愿给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