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我问,孩子不说;我多说几句,他还嫌烦。” 其实,问题可能出在“听”的方式上。 想让孩子敞开心扉,试试这几个关键步骤: 1. 先连接,再沟通 放下手机,蹲下来和孩子平视,温和地问:“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身体语言传递的接纳,比话语更重要。 2. 先共情,再建议 当孩子抱怨“今天好无聊”时,别急着给解决方案。先回应情绪:“听起来你今天过得不太尽兴,是吗?” 被理解后,孩子才更愿意听你说话。 3. 用“我”代替“你” 不说“你怎么又撒谎!”,而是说“当我发现事实和你说的不一样时,我感到很失望和担心。” 前者指责,后者表达感受,更容易让孩子反思。 4. 开放式提问 少问“作业写完了吗?”这类封闭式问题。多问“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你觉得下次可以怎么做?” 开放式提问能激发孩子思考和表达。 5. 给予选择权 把“你必须现在去写作业”换成“你想现在写,还是先休息十分钟再写?” 给予一定的自主权,能让孩子感到被尊重,从而更愿意合作。 记住: 倾听是一场爱的修行。放下评判,多些耐心,你会发现,孩子其实很愿意和你分享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