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并非突然出现,往往是多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主要可归为三类,家长和老师需针对性关注。 首先是学业压力与挫败感。中学课程难度提升、知识量增加,若学生跟不上进度,频繁遭遇考试失利、作业完不成的情况,容易产生“我学不好”的自我否定。加上部分家长过度强调成绩,常拿孩子与他人比较,进一步放大挫败感,让学生对学习从“吃力”变成“抗拒”。 其次是人际关系问题。这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若学生因一次犯错被老师严厉批评,或长期得不到老师关注,可能会对老师产生抵触,进而讨厌对应学科;同伴间的矛盾更常见,比如被孤立、霸凌,或因社交能力弱难以融入集体,会让学生害怕去学校,最终表现为厌学。 最后是家庭环境影响。有些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争吵,或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极端(要么过度溺爱、要么严厉控制),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难以集中精力学习;还有些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只关注成绩,导致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不是为自己”,逐渐失去学习动力。 找到厌学背后的具体原因,才能用对引导方法,帮学生重新找回对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