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称10次体重」:当“变瘦”成为人生目标,我好像“不认

「我每天称10次体重」:当“变瘦”成为人生目标,我好像“不认识自己”了 上周有位25岁的健身博主来做咨询,她掀开衣服露出腰上的淤青:“我为了拍‘马甲线’,每天只吃水煮菜,练到吐……可昨天粉丝评论‘腿粗了’,我躲在厕所哭了——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 她翻出手机相册,里面全是“体重变化表”“体脂率截图”,还有张备注“今天终于90斤”的自拍,可她现在看着照片说:“我好像不记得‘吃火锅’是什么味道了。”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中的「自我物化倾向」:当我们把“身体”当成“需要优化的物品”(比如“瘦=美=成功”),就会失去对“真实自我”的感知。这位博主的痛苦,本质是「价值感错位」——她把“别人的评价”当成了“自我的标准”,却忘了“我”的价值,从来不是由“体重秤上的数字”决定的。就像她后来哭着说:“我小时候最爱的冰淇淋,现在碰都不敢碰;我以前和朋友去夜市,现在怕‘吃多了’被说‘不自律’——我好像活成了一个‘减肥机器’。” 我带她做了个「身体对话练习」:每天睡前,对着镜子说3句“和身体无关的话”(比如“今天画的画很好看”“朋友夸我温柔”“我帮同事解决了问题”)。第一天,她对着镜子说:“我今天教粉丝做拉伸,她夸我‘超’——原来我不是只有‘瘦’。” 第三天,她吃了碗小馄饨,备注:“原来‘快乐’比‘瘦’更重要。” 现在,她的相册里多了张“火锅自拍”,配文:“今天,我允许自己‘不完美’——因为我,首先是我自己。” 你最近一次“因外貌/数据焦虑而内耗”,是因为什么?是怕“胖了”被说“不自律”,还是怕“数据不好”被否定?欢迎私信和我聊聊你的“自我物化故事”——或许我们需要的是“爱自己的身体,更爱自己的灵魂”。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