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极其精辟地概括了“自我实现”的含义。 它的意思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 1. 字面含义:发挥潜能是天命 “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 指的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天赋和可能性。就像一颗橡树籽蕴含着成为一棵高大橡树的全部潜力一样,每个人内心也都有独特的、等待绽放的才能和特质。 “他就必须成为什么”: 这里的“必须”并非来自外部的强迫(比如父母、社会的命令),而是一种内在的、生物性的驱动和呼唤。它是一种深刻的使命感,是实现自身完整性的内在要求。 所以,字面意思就是: 如果一个人拥有成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潜能,那么他内心就有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必须”去追求艺术;如果一个人拥有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潜能,那么他就有“义务”去实现这个可能性。 2. 深层哲学含义:实现自我是生命的最高需求 这句话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把人提升到了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生命高度。 反对“缺陷补偿”: 与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修复心理问题”不同,马斯洛认为心理学更应关注人的成长和巅峰体验。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弥补不足(比如缺乏安全感、缺乏爱),更在于追求成长、探索和实现最大的可能性。 “成为自己”是终极目标: 人生的目标不是满足别人的期望,不是机械地适应社会,而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发现自己的本性,并勇敢地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是一种对自身生命负责的态度。 不实现的后果: 如果忽视这种内在的呼唤,不去尝试成为自己“能够成为”的人,人就会感到失落、焦虑、空虚,甚至产生“存在性内疚”——一种因为辜负了自身的潜能而感到的深切遗憾。马斯洛认为,这是一种“逃避命运”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