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分不清“爱”和“依赖”

📍小时候,很多孩子会对父母说: “妈妈,你不要走,我一个人在家会害怕” 这不是“爱妈妈”,而是依赖妈妈带来的安全感。 📍在亲密关系里,这种混淆就更常见: “没有你,我活不下去” 但其实,这更多是一种依赖。 🌱 心理学的视角:“爱” vs “依赖” 心理学里有一个很核心的理论——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它认为「我们和父母、照顾者的早期关系,会深深影响我们日后如何去爱。」 [一R]安全型依恋: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也相信别人是可靠的。 [二R]焦虑型依恋:害怕失去,不停索取。此时“依赖”常常伪装成“爱”。 [三R]回避型依恋:看似“不依赖”,其实是另一种对爱的防御。 🌱 那真正的爱是什么? 👉 爱是选择,不是抓取! 依赖更多来自恐惧:害怕孤独、害怕被抛弃。 爱则来自自由:你能独立存在,但选择携手同行。 🌪️ 为什么我们会把依赖当成爱? 现实生活里,很多人分不清爱和依赖,是因为: 1️⃣ 依赖比爱更“显眼” 依赖带来的是剧烈的情绪起伏,看似很深情[可怜R];而真正的爱往往是安静的、平稳的,不容易被察觉。 2️⃣ 个人的不安全感 很多人宁愿在一段“并不合适”的关系里,也不愿一个人。这种害怕孤单的心理,让我们容易把“有人陪”当成“我被爱”。 3️⃣ 把习惯当成爱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生活已经绑在一起。 哪怕关系不再亲密,也会觉得“我离不开他”[哭惹R] 这种“离不开”,往往是习惯带来的依赖,而不是爱本身。 🔑 从依赖走向爱的三个练习: 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学会爱,先要学会与自己相处。 [拔草R] 练习独处: 能独自去吃一顿饭、去旅行、去看电影。安心和自己在一起,你就不会那么害怕失去别人。 [拔草R] 情绪自我调节: 当焦虑袭来,不要急着把情绪抛给对方,先练习自我安抚、写日记、运动。你的稳定,会让关系更健康! [拔草R] 建立属于自己的目标: 不把全部重心放在伴侣身上~ 学习、事业、爱好、友谊,都是让自己更完整的支点。当你的人生有多个支点,就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离开”而难以接受。 ✨ Elan想说: 真正的爱,不是“我没有你就活不下去”,而是“就算没有你,我依然能好好生活;但因为有你,我的生活更加丰盈! 所以,下次在感情里困惑时,不妨问自己: 👉 “我是真的在爱,还是只是在依赖?”[玫瑰R]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