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来访者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她的胆子非常小,即使很小的事也会害怕。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失去。 比如有同事早上让他帮忙传一下租房合同模板,后来他中午发现传错了,传给了另外一个同事,她马上又传了一遍,还做了解释。结果同事一直没有回复。她就在心里不停的想,同事是不是生气了,她是不是说错话了,同事会不会觉得是故意不想传的,同事是不是对他有看法了。一直在那提心吊胆的想。怕同事以后不再理他了,害怕失去,结果周一同事回复了谢谢。她的心才慢慢落地了。 咨询中了解到她这样的性格是与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一是小时候被父母否定,她分不清什么是对错,而且非常害怕出错,有一次要饼干吃差点被父亲打,又被父母骂,她认为那是对她极大的羞辱,她甚至觉得自己都不该活着。所以他以后做什么都是战战兢兢的。害怕父母不要他。 二是妈妈说错话,饭做的不好,爸爸就会揪着不放,不停的闹,甚至要自杀,他恐惧觉得只要说的话做的事不符合对方心意就会被折磨的没完没了。 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 一是通过咨询还原当时的情景,他要饼干的前因后果。是因为爸爸动了手术心情差所以才会那样对他的。而且以后他需要花钱需要吃的妈妈都会满足她,所以她是被爱的,他要饼干本身是对的,只是他要的时机不对,以后做事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是还原父母当时相处的情景模式,妈妈的话否定了父亲,激发了父亲的愤怒,又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以死威胁。事实是父母活了很多年一直到80多才往生,她并没有失去父母。 三是让他看到他现在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有自己理想的工作,可以赚钱养活自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个在意别人看法是自己的内在小孩,可以和他对话,给他安全感,我看到你了,看到了你的恐惧,你过得很辛苦,抱抱你,现在我们长大了,以后我来保护你,我们不需要再害怕了,我们是安全的。 四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做下去,在做的过程中看到自己,肯定自己,提升自己的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