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对自己好一点

对自己好,就像手机需要充电,人也需要通过“自我善待”储备能量,才能应对日常的琐碎与压力。 1. 先顾好身体:别等“累垮了”才补救 身体是“对自己好”的底线,不用追求“精致养生”,做好3件小事就够: - 拒绝“硬撑”:困了就闭眼10分钟,别硬熬着刷手机;饿了就及时吃饭,别等胃疼了才想起;身体疼就停下手里的事,哪怕只是坐下来喝口水,比“忍忍就过了”更实在。 - 固定一个“身体优先级”习惯:比如每天睡前10点半放下电子设备,或每天早上喝一杯温水,不用多复杂,选一个能坚持的小事,让身体形成“被重视”的记忆。 - 不苛责“没做到”:今天没早睡、没吃健康餐也没关系,不用骂自己“没毅力”,第二天重新捡起来就好——对身体的善待,从来不是“完美执行”,而是“不放弃照顾它”。 2. 不亏待情绪:别把“难受”憋成“内耗” 情绪像个需要被看见的小孩,越压抑越容易爆发,学会“及时止损”更重要: - 允许自己“暂时没用”:难过时可以哭,生气时可以吐槽(找个没人的地方或信任的人说),别逼自己“要坚强”“要乐观”——先承认“我现在不舒服”,才能更快走出来。 - 给情绪设“止损点”:比如和人吵架后,别反复想“刚才没说对”,而是立刻做一件“转移注意力的小事”:洗个澡、整理桌面、吃颗糖,让情绪从“循环纠结”里跳出来。 - 主动加“小甜分”:每天留10分钟做“只给自己开心”的事,比如看一段搞笑短视频、听一首喜欢的歌、摸5分钟猫,不用花时间花钱,却能让情绪从“平淡/低落”里提一提劲。 3. 守住边界:别用“委屈自己”换“别人满意” 对自己好,包括“不勉强自己迎合别人”——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用对所有人“有求必应”: - 学会“温和拒绝”:别人找你帮忙,不想做就说“我现在手头有事,帮不了你,下次提前说可能行”,不用找复杂的借口,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真正在意你的人,不会因为一次拒绝就疏远你。 - 别接“过度的情绪垃圾”:如果有人总跟你吐槽负面事,却从不听你的建议,别硬撑着当“情绪垃圾桶”,可以说“我现在有点忙,你先冷静下,等会儿咱们再聊”,先把自己的情绪“保护起来”。 4. 看见自己的需求:别总把“我想要”放最后 很多人习惯先满足别人的需求,再想自己,其实“照顾自己的需求”不用等“别人都好了再说”: - 每天问自己一句“我现在需要什么”:比如“我现在需要安静”“我现在需要吃点辣的”“我现在需要没人打扰”,然后尽量满足——哪怕只是“喝一杯冰可乐”,也是在告诉自己“你的想法很重要”。 - 不跟别人比“对自己好的程度”:有人能买贵的东西奖励自己,有人只能花5块钱买个雪糕,不用羡慕别人,你能给到自己的“小满足”,就是最好的善待。 对自己好,从来不是“等以后有钱有时间了再说”,而是在每个当下,多给自己一点“优先选择权”——不用做到100分,今天比昨天多照顾自己1分,就是进步。毕竟,你才是陪自己最久的人,先对自己好,才能有底气面对生活里的所有事。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