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火的妈妈 却养出了疏远的孩子

最近,很多朋友和我聊起为人父母的修行,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十年前,大家头疼的是:“我控制不住脾气,总是吼孩子怎么办?” 而今天,一个更隐秘、也更普遍的困扰浮出水面:“我明明忍住了没发火,为什么孩子反而离我越来越远了?”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 孩子磨蹭拖拉,你心里火烧火燎,但你告诉自己:“要冷静,要做情绪稳定的妈妈”,于是你深呼吸,嘴角硬生生挤出一个微笑,用自以为平和的语气说:“宝贝,是不是该快一点了?” 孩子无理取闹,你胸口闷得发慌,但你克制着,对自己说:“要有耐心,要共情”,于是你蹲下来,像个谈判导师一样,开始讲道理、摆事实。 你以为自己修炼成了“完美妈妈”,情绪稳定,从不失控。 可结果呢?孩子并没有变得更配合、更亲近。相反,他眼神躲闪,在你面前越来越沉默,甚至,当你试图拥抱他时,能感到他身体一丝僵硬的闪躲。 整个家里的空气,仿佛被一层看不见的、冰冷的薄膜包裹着,安静,却令人窒息。 如果你对这种感觉,心有戚戚。那么,我想告诉你,你和孩子可能正陷入一种名为“情绪假面”的困境之中。 这背后,是一种极具消耗性的心理活动——“情绪劳作”。 这是社会学家阿莉·霍克希尔德(Arlie Hochschild)提出的概念,最初用来描述空姐等服务行业从业者。她们需要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展现出公司规定好的、亲切的表情,哪怕内心早已疲惫不堪。 而今天,“情绪劳作”早已蔓延到亲子关系中。“情绪稳定”成了新时代好妈妈的KPI,我们像对待一个工作项目一样,去管理、压抑、甚至伪装自己的情绪。 可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家,不是一个需要绩效考核的职场。孩子,也不是需要用“标准微笑”来应对的客户。 这种拼命忍住不发火的“情绪劳作”,为什么反而会把孩子推远。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