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刻? 明明是好心劝朋友,却被怼“你根本不懂我”; 想关心伴侣,话到嘴边却变成争执的导火索; 甚至只是想吐槽两句,对方却忙着给你“上价值”…… 很多时候,人际关系的小困扰,都藏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里。今天想和你分享3个沟通关键词,看似简单,却能让你的表达从“被抵触”变成“被接纳”—— 1. 不猜测:别让“我觉得”代替“你想说” “他肯定是故意的”“她就是不想理我”……我们总爱用自己的想法给别人的行为贴标签,可真相往往藏在“直接问”里。与其靠猜测制造误会,不如说一句“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呀?”,给对方解释的空间,也给自己少添一份心结。 2. 不建议:比起“我帮你”,对方更需要“我懂你” “你应该这样做”“听我的准没错”——这些话一出口,哪怕是好心,也容易让人觉得被否定。其实很多时候,对方说心事不是求解决方案,只是想找个情绪出口。如果一定要给建议,试试把“你该”换成“你觉得这样会不会好一点?”,把决定权还给对方,尊重比“为你好”更重要。 3. 不批判:先感受情绪,再讨论事情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哭的”“他那么做太傻了”……批判的话像一根刺,会扎破彼此的信任感。沟通的前提是共情:“这事听起来确实挺让人委屈的”“换作是我,可能也会纠结”。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接住情绪,后面的话才会真正听进去。 我们都不是天生的沟通高手,但慢慢学会“少一点主观,多一点尊重”,就会发现:原来让人愿意听你说话的秘诀,不是有多会说,而是有多会“懂”。 如果此刻你正有解不开的小情绪、理不清的人际关系困扰,随时来找我聊聊呀~ 有时候,说出来本身就是治愈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