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室里,我常常听到这样的困扰:“老师,我觉得自己活得没劲,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或者“我害怕和人冲突,总是压抑自己,但心里特别憋屈。” 这种“没劲”和“憋屈”的感觉,很多时候,并非因为我们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我们生命中一股最原始的力量被压抑了——那就是我们的攻击力。 这里说的“攻击力”,绝不是指去伤害别人、使用暴力或言语侮辱。相反,它是一种蓬勃的生命本能,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的 活力”与“张力” 。它体现在: 1、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我想要…”、“我不同意…”) 2、 能够设立界限,保护自我(“这样不行”、“我不接受”) 3、 拥有实现目标的冲劲和韧性(“我一定要做到!”) 4、 能全情投入地去爱、去创造、去竞争 为什么说“攻击力就是生命力”? 想象一下,一个婴儿饿了,他会用力哭喊、吮吸,这是他攻击性的最初表达——他“攻击”这个世界,以获取生存所需的奶水。这种能量,就是他活下去的动力。 当我们长大后,这股能量并没有消失,它转化成了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根本方式: 没有攻击力,就没有自我:不敢表达意见,总是迎合他人,你会觉得“我好像不存在”,因为你的声音和意志从未被世界看见。 没有攻击力,就没有界限:无法拒绝他人的过分要求,你的时间、精力甚至情绪都会被不断侵蚀,最终导致疲惫和 resentment(怨恨)。 没有攻击力,就没有创造:创造的本质,就是把内心的想法“强加”于外部世界,画一幅画、写一篇文章、完成一个项目,都需要一种主动“改变世界”的冲动。 当攻击力被压抑,会发生什么? 如果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乖”、“不能发脾气”、“冲突是不好的”,我们就可能将这股强大的能量转向内部,变成自我攻击。 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不敢对别人说“不”,却对自己有无数苛责:“我真没用”、“我为什么这么懦弱”。 陷入抑郁和无力:能量全部消耗在自我打压上,自然没有多余的力气去面对外部世界,生活变得灰暗、停滞。 躯体化症状:被压抑的情绪和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它们可能会通过身体表达出来,比如长期的疲惫、失眠、头痛或肠胃不适。 如何找回你健康的“攻击力”? 健康的攻击力,是温和而坚定的,像一棵树的生长,坚定有力,但不具破坏性。我们可以尝试: 1、 从小事开始表达:试着在点餐时说出自己的真实选择,在会议上提出一个小的不同看法。体验一下“表达自我”并不一定会带来灾难。 2、练习温和的拒绝:不需要充满敌意,一个简单直接的“谢谢,但这次不方便”就足够了。你的界限,由你守护。 3、将能量转化为创造:去运动,用汗水释放张力;去写作、绘画、跳舞,将内心的能量转化为外在的作品。 4、在关系中练习:在一段安全的关系(如伴侣、挚友或咨询师)中,尝试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包括你的不满和期待。你会发现,真诚的交流反而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亲爱的朋友,真正的成长不是磨平所有的棱角,而是学会如何有智慧、有分寸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健康的攻击力不是一把伤人的剑,而是一道划破黑暗、定义自我的光。 当你能够尊重并活出这份力量,你会发现,你不仅仅是“不再内耗”,而是真正地、鲜活地、充满张力地活着。这才是生命本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