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能阻挡内耗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 面对某些人,你的善意被当作软弱,你的包容被视作理所当然。 你小心翼翼,试图沟通,试图改变,换来的却是更深的疲惫和持续的消耗。 你的快乐被偷走,你的平静被搅乱,你的能量被榨干。 这不是你的错,与其耗尽心力去填一个无底洞,不如承认: 有些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你生命的损耗。 就像杨绛先生所讲: “如果一个人,总是影响你的情绪,让你烦躁,让你不安,而你又无法改变对方时,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遇到消耗你的人不要纠缠,做好自己,时间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1、与消耗你的人在一起,只会使自己受伤 作家富兰克林说过:“一颗烂苹果,弄坏一筐苹果。” 面对一个持续消耗你能量,让你烦躁不安的人,隐忍不是美德,而是对自己的残忍。 你的每一次退让,每一次强咽下的委屈,都在侵蚀你的精神领地。 情绪被反复拉扯,心神被长久搅扰。 日子久了,再坚韧的心也会布满伤痕,再明亮的眼也会失去光彩。 演员张颂文曾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早年跑组试戏,曾遇到一位非常强势、习惯打压新人的导演。 每次见面,这位导演都会对他进行各种贬低和嘲讽。 不是说他的外形不适合,就是嘲笑他的表演毫无灵气。 张颂文最初选择默默忍受,试图用努力去证明自己,改变对方的看法。 他一次次调整自己,迎合对方无理的要求,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和自我怀疑。 失眠焦虑找上了他,有时甚至开始否定自己多年来的坚持和梦想。 这段关系带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消耗和自我价值的崩塌。 作家毕淑敏曾说:“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保护自己的心灵空间。 当一段关系持续消耗你,你的拒绝和离开,不是无情,而是对自身生存权的捍卫。 真正的善良,不是无底线忍受,而是懂得保护自己的能量场。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离开让你持续受伤的关系,是走向自我疗愈的第一步。 2、别高估人性的善,请远离垃圾人 作家余秋雨曾说:“人性的善常被高估,人性的恶却总被低估。” 人总是习惯性地美化他人,以为善良是普遍存在。 但你若高估人性的善,就等于把自己暴露在刀口之下。 垃圾人的恶,如同附骨之疽,不是你感化得了的。 别妄想当救世主,你救不了沉溺在卑劣中的人。 主持人陈铭曾分享过一个经历。 某年六一儿童节,他精心挑选了几张女儿的照片分享到网络平台。 然而,发布后不久,一条刺眼的评论便跳了出来:“孩子真丑,不过也难怪,父母的基因不行。” 陈铭瞬间怒火中烧,当即就想在评论区回击对方。 这时,身旁的妻子冷静地问他:“在和他争论之前,你想过后果吗?” 这句话点醒了陈铭。 他意识到,面对这种带着恶意、存心挑衅的人,无论自己说什么,对方都只会继续攻击和抬杠,与之争论毫无意义,只会徒增烦恼。 网上有这样一个问题:遇见垃圾人怎么办? 有人说:年轻人一般有冲劲,想要怼回去。但上了点年纪的人会告诉你一个无奈真相,那就是不要跟他们斗,无论输赢。 垃圾人之所以能持续伤害你,往往是因为你给了他们靠近的机会。 别天真地以为你的善良能照亮所有的黑暗,有些角落天生拒绝光明。 你的精力有限,你的情绪珍贵,别让别人的垃圾情绪成为你生活的底色。 对垃圾人最大的慈悲,就是让他们彻底消失在你的生活圈。 果断切割,是止损的唯一正解。 3、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蠢 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生活中,我们总以为能用道理、用真情、甚至用牺牲去感化他人,改变那些让我们痛苦的行为。 结果往往是,道理讲尽,心力交瘁,对方依然我行我素。 试图扭转他人,是这世间最徒劳的消耗。 真正的醒悟,始于承认你改变不了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民国女作家苏青,年轻时才华横溢,却陷入一段痛苦的婚姻。 丈夫对她写作冷嘲热讽,生活上更是诸多不堪。 苏青曾以为能用才华和柔情打动丈夫,改变他的观念和生活态度。 她努力迎合,低声下气,甚至放弃部分写作时间操持家务。 然而,丈夫的冷漠与变本加厉的索取,浇灭她的希望。 最终,她不再试图改造丈夫,而是毅然选择结束婚姻,带着孩子独自谋生。 生活的重担压在她肩上,但她找回了笔,找回了自己。 她在困顿中写出了《结婚十年》等震撼文坛的作品,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林语堂说过一句透彻的话:“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根本不想改变、或者无法改变的人。 他若真在乎你的痛苦,早就会调整;他若无动于衷,你的眼泪和道理就只是噪音。 与其在泥潭里打滚,幻想把对方拉上来,不如自己先爬出来。 改变和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才是对抗世间不如意最智慧的法门。 人生苦短,时间和精力要用在对的地方,才能把日子过得如火如荼。 作家冯唐说过:“时间太少,好玩儿的事儿太多, 从尊重生命的角度,不必纠缠。” 遇到事情,是选择与别人一较高下?还是一笑了之?这都取决于你的一念之间。 人生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不同的心态,往往导向不同的结局。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与其死缠烂打,不如转移注意力、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