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及时止损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时刻: ·花了两个小时看一部烂到不行的电影,却告诉自己:“都看到一半了,不如看完。” ·在一段早就没有感情的关系里,忍着所有委屈,安慰自己:“毕竟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了。” ·为了不浪费买来的健身卡,硬着头皮去做自己讨厌的运动,结果越练越痛苦。 明明知道不值得,却还是不肯放手。 心理学上,这就叫——沉没成本效应。 为什么我们会掉进这个陷阱? 我在心理学研究中发现,这背后主要有三股力量: 1、损失厌恶 我们对失去的痛,比获得的喜悦更强烈。放弃就意味着承认损失,这让人本能地抗拒。实验表明,同样是100块,得到它的喜悦,远比失去它的痛苦要弱得多。 所以当我们已经投入了金钱、时间、感情,就会下意识地想保护这些投入,即使理智上知道回不来了,也要找理由坚持。 2、自我一致性偏差 承认放弃,其实就是承认“我当初的决定是错的”。我们渴望证明自己没有选错,所以即使明知道继续下去没意义,也要死撑到底。 3、投入-承诺升级 投入越多,情感绑得越死,就越不愿意抽身。 就像种了一棵树,即使它结不出果子,你也会因为已经浇了三年水而舍不得砍掉。 这就是为什么赌场里的赌徒输得越多越想翻本——他们想追回的不只是钱,还有过去的投入感。 如何跳出沉没成本陷阱? 沉没成本最大的危害,就是让你用明天的机会,为昨天的错误买单。 而跳出来的关键,是把目光从过去挪到未来。 知遇*给大家三个很实用的方法: 1、用“未来视角”思考 问自己:“如果从零开始,我会做这个选择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应该果断止损。 2、只看现在的收益,不看过去的付出 过去的时间和钱,已经回不来了,继续投入只会让损失更大。 3、设定退出条件 在开始前就规定好止损点,比如投资跌到10%就卖出,关系冷到三个月没有真心交流就分开。 有一句话我一直记着:“错的东西,留得越久,成本越高。” 放弃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为未来腾出位置。 不要让已经沉下去的成本,拖着你继续往深渊走。 有时候,最明智的勇气,就是掉头!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