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我们真的要用全新的归零的心态,去看待“父母对孩子耳濡目染的影响”这件事。
电子产品是科技的进步,便利我们的生活,是日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刷手机,孩子也可以看,但一定要有前提:
一,我们自己不能沉迷,作为手机的主人,我们可以掌控它,用它娱乐、学习、查资料等等。
在相对理性的态度中,有意识地注重孩子心智方面的成长。
二、要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
消遣、娱乐、偷懒,是人的本性,但自律也是我们的品质,累的时候,要格外提防手机消磨我们的意志力,长期看手机对眼睛、大脑、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2、增加亲子时光
有效的亲子陪伴,相当于在亲子关系的账户里存钱,增进我们跟孩子的亲密感。
好的陪伴不需要太多时间,可以是下班后15分钟沉浸式玩耍;也可以是睡前一次深入的倾听、聊天;还可以是一次犯错后轻轻地抚摸安抚。
陪伴的意义在于暂时放下一切,以孩子为中心,陪他一起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这种时常的看见,会给孩子内心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叫做被爱的感觉。因为有爱,才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一个认为自己有价值的人,会格外珍惜时间,变得自律。
3、立有效的规矩
所有规矩要想有效果,一定是爱在前,规矩在后。
比如,孩子看电视超过了规定时间,我们上去讲道理、说教、批评他不守承诺......
这些语言不会传递爱,孩子只能在不服气中感觉到我们的责备,而增加羞耻感。
如果我们看见他的感受:还没看过瘾呢就要关了,这种感觉太不好了,好想再多看一会儿。
可是我们定了规矩就要遵守,失望的感受妈妈陪着你一起度过吧。
如果孩子继续纠缠,就继续接纳感受,但坚守边界不妥协。
拒绝行为本身没有伤害,对感受的阻断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4、培养好习惯
父母要有一些自己的小爱好,当我们闲暇时,或陪伴,或各自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也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
当我们用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营造环境时,家庭的氛围就变了,整体的能量也提升了,朝着更利于我们成长的方向。
综上看来,禁止某个行为,只是一种表面控制,如何让孩子在面对中学会自律才是根本。
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思想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