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不成熟的原因 人格不成熟的表现,今天我们继续来聊一聊人格不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一共六点,涉及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生理因素、心理创伤、认知等领域。 一、童年期教养方式的影响:人格发展的根基偏差1.过度溺爱和保护:缺乏责任训练; 2.情感忽视和冷漠:安全感缺乏; 3.高压控制型教养:自我认知扭曲。我想如果投票选出最讨厌伴侣的特质。妈宝男、妈宝女肯定能排上前三。而这种成年人的巨婴形态,也就是人格没长成熟。一个成年人还像一个孩子一样,没有承担起一个成年人该负的责任。他们为什么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还能这么顺利地活到今天?那是因为很多人在为他负重前行。特别是父母小的时候大包大揽,承包了所有的事务,孩子不用面对挫折和后果,所有的事情都有人做,所有的后果都有人担着,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一直在婴孩的心理状态。孩子的心理状态就是难以等待,难以接受延迟满足,世界必须围绕他转。他们就没被训练过要为自己负责任,为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任。这样成年后就很难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没这个概念。那如果非常严格让孩子事事都自己做,就会让孩子人格成熟,心理健康吗?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让孩子去做,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忽视和冷漠。 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样会造成这个孩子在童年的时候没有建立起正常和健康的依恋关系,心里没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人是不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的,他们会蜷缩在自己的状态里,看不见他人,但渴望他人看见自己。成年后,会在冲突的时候通过情绪化等激烈的状态来确认自己“被看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作为父母本身就是一个极度不安和焦虑的人,那么他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就会非常控制。所有的事情必须父母说了算,日常生活控制得非常严格,美其名曰“为你好”。这样的家庭非常容易养出空心人。因为在这个家庭中,孩子本人的想法不重要,因为都不会得到重视和实现。在这样的家庭中有且只有一个人的意志,其他所有人的都必须服从。心都没有了,又何来谈成长与成熟?这样的人长期需求是被压抑的,成年后会在冲突的时候用较为极端的方式来应对,从而来证明自我的存在。证明自己不是提线木偶,证明自己不是病猫,证明自己不是好欺负的。或者报复性地满足自己被压抑的欲望。 二、成长环境中的伤害经历:心理发展受阻1.家庭功能失调:冲突处理模式模仿;2.早期情感背叛:信任崩塌;3.长期自我否定与贬低:自我价值感破碎;4.伤害/虐待。如果一个人长期活在争吵的家庭中,那么孩子就会模仿成年人,以为“攻击”“逃避”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没有学会正常健康的沟通模板。例如:一个不会表达的妻子,张口就是指责,喋喋不休,而丈夫一发现妻子开始用不满的情绪在表达的时候,就会启动防御模式,要么暴怒让一方闭嘴;要么逃避,不去理会妻子所表达的内容;或者是左耳进右耳出,嬉皮笑脸想息事宁人。这会让孩子觉得“攻击”“逃避”“不正经”是解决方案。这其实不是人格成熟与成长,孩子只不过在复制上一辈人逃避问题的方式,而不是自己去成长,去解决问题。另外,如果在一个家庭中经历了出轨、离婚等情感背叛的事情,承诺后被食言,那么孩子就会信任崩塌。他会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不可靠的,不能信任的。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是无法与人建立联结的。他随时做好抽离的准备,一旦发现不好的迹象,就会触发他的危机恐惧,他就马上做切割,随时离开。在他的认知里,人是不可信的,关系是不可修复的。或者出现极度冷漠想切割的另外一面是用极端的方式来挽留对方。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方式核心却是一个,就是害怕被抛弃、被伤害的自我保护机制。为什么人格不成熟的人在冲突的时候喜欢指责对方,用“我对你错”来下定论呢?他们其实是很害怕犯错的,做错等于没有价值。所以为了维护自己脆弱的价值感,必须我对你错。而他们为什么价值感这么低呢?是因为长期被否定,被贬损造成的。另外,如果孩子在成长中经历过巨大伤害,精神/肉体上虐待、亲人离世等伤害,那么孩子心灵会自我封闭起来,不让自己再受伤,或者PTSD,不断出现反刍思维。因为他一直被困在那个伤害里,看不见外部的世界,那么他的心智和人格也难以成长。 三、社会文化与成长资源的匮乏:认知发展的局限1.社交技能缺失:缺乏共情与沟通模板;2.过度依赖虚拟世界:现实应对能力退化;3.文化价值偏差:对成熟的偏见。从小到大没有见过健康的人际互动范例。类似父母从不主动道歉,朋友相互利用挖苦等。这些都造成了一个人没机会学习和掌握一套好的社交互动模板。其中沟通是重灾区,大部分的家庭沟通都是以宣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想说的内容。他们的沟通并不是为了更多了解别人,更多达成共识,他们的沟通就是告知。这也造成了孩子在成年后面对冲突是回避的状态。关于处理冲突的能力和心理承受状态还没长成,所以就选择回避。既然不知道如何处理现实世界里复杂的人际关系,难以理解和共情别人的感受和想法。总觉得和现实中的人打交道太麻烦也太难了,所以就索性不和现实世界的人打交道了,退回到虚拟世界里。在虚拟的世界里犯错的代价和成本是很低的,甚至是没有。你甚至不需要去关心对方是怎么想的,感受是什么。所以你会发现在现实世界懦弱不成熟的人,却在网上夸夸其谈,甚至变成键盘侠。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他们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上的处处碰壁和被指责批评。逃到虚拟世界似乎就可以逃避现实问题,久而久之,在现实世界中要成长要发展出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心理状态全都搁置了,能力也就渐渐退化了。还有,在社会文化上,有一个影响就是我们对成熟的认知。很多人认为,成人错误是懦弱不成熟的,似乎成熟的人就是钢铁不入,不能认输、不让步,必须争口气……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成熟就是拒绝承认自己错误,有限和需要帮助。这导致人慢慢变得僵化、冷漠甚至被异化。人都僵化了,又何来成长?柔软的土地才能长出庄稼,同样柔软的心,才能长出茁壮的人格。 四、心理防御机制的固化:逃避成长的惯性模式1.用“否认”回避问题;2.用“退行”退回幼态模式;3.用“投射”转嫁责任。前面讲了很多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是这个板块就是属于主观能动性的。这个板块说的是人格不成长是因为人想逃避成长。人害怕被挑战,被要求,被推着往前走,害怕成长。因为这些过程充满了辛苦、痛苦和不自由。因为这些成长都是逆着人自己的本性。但是生活本来就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和挑战,这些人拒绝成长,拒绝痛苦,拒绝辛苦。这些辛苦、痛苦和问题就会消失了吗?不会!这些问题、痛苦会转嫁到别人身上。你的配偶、你孩子、你的父母、你的同事承担了你本该负的那一份责任和艰难。不但如此,为了自己的心安,还会把问题归结到别人的身上,逃避自己本该负的代价。或者否认自己的问题,否认自己的过错,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果子,心安理得让别人承受重担。所以,很多人格不成熟的人是自己的选择,而不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不愿意成长的人,永远有合理的正当的理由!但是愿意成长,愿意爱别人的人,会直面自己惨淡的痛苦的人生,不断睁开枷锁,去成为更完全的人,更健康的人,去为所爱的人遮风挡雨,负重前行(这是效法JD)。所以其实这是一个循环,当你愿意成长的时候,别人说的就能听进去,认知开始改变,当你开始觉醒的时候,你的人格已经在慢慢迈向成熟。成熟的人格又进一步改变你的认知,相互促进,不断长出改变命运的力量。但是当你不想的时候,就算是神仙对你说,你还是有你不变的理由,或者你自己的解读。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 五、生物学与神经发育因素:先天基因的潜在影响1.气质类型的先天差异;2.前额叶皮层发育滞后。有的小孩先天他们就是比较容易发怒的,他们情绪的阈值很低,也比较敏感和兴奋,一点情绪就会发怒,如果没有好好引导成年后会更容易发怒。这类孩子的父母可能也是情绪上有问题,遗传了。基因遗传是会加强的。另外一个是因为孩子从小一直生活在高压的环境下,损害前额叶皮层,造成调控情绪的能力变差,成年后就更容易发脾气,语言攻击。人格成熟的一个生理表现是不容易动怒。不是压抑,而是比较心平气和,让理性脑做决策。如果是先天的遗传,那么这类人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才能慢慢改变大脑的神经走向,调整认知,慢慢走向心智成熟。 六、成长关键期的“发展停滞”:心理年龄固化把这个板块放到最后,因为这个可能更重要。提出人格这个概念的是一个叫埃里克森的人。他提出了,人格成熟成长,那么就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完成该阶段需要发展的能力和任务。如果在相应的年龄段没有完成相应的发展任务,人格就会受阻,甚至停留在该阶段。他提出了0-1岁,是信任与怀疑。就是这个阶段是建立安全感,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就是孩子的需求,都能得到及时的健康地回应,这个孩子就会很有安全感,愿意去探索这个世界。6-12岁是自信与自卑。这个时期主要建立能力感,孩子在这个阶段会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有能力学会一些技能,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自我效能感会很好。如果这个时期没发展好,例如,一直被控制、否定和打压,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变得自卑。13-18岁,这个时期比较关键,是建立自我认同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没发展好,就会出现自我角色认知混乱。就是不知道“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存在的合理性”……很多人格不成熟的人是停滞在这个时期的,他们不能确认自己,所以一直盲目跟风,一直想通过外部评价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和存在合理性,想通过外部拥有的来建立安全和存在性。他们会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样,通过不断叛逆来确认自己。特别是确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如果是停滞在这个阶段的中年男人,他们进入婚姻后,会很讨厌老婆唠叨,不自觉中,会把妻子当成妈妈去叛逆,要在妻子身上完成青春期的成长。他们觉得妻子提要求就是在控制,反馈问题就是在控制,提建议就是在控制。所以绝对不能完全听老婆的,不然被她拿捏和骑在头上。对事情的容忍度和耐心也会比较差。如果是一个停滞在这个时期的中年女人,他们就像一个青春期少女。他们会通过“作”、叛逆、情绪化来获得关注,来确认自己被爱和价值。也会叛逆对抗,会认为如果对方在乎自己,自己就会赢,试探对方的底线。潜台词就是:你不按我的意思来就是不爱我,不尊重我。这个时期完成了人格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爱、关怀、奉献、感恩等。很多人花很多年才完整这个时期的成长和蜕变。我花了10年的时间,来确认我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花了10年的时间来确认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我找到现实世界我的位置。 这件事到现在为止我自己都无法解释无意识的自我追寻为什么成为我的执念,我只知道一直也没有完全成为自己的那种痛苦始终让我无法阻止寻找。 卡尔·荣格 揭示了逆天改命的真相: 所谓的逆天改命,逆的不是天,而是自己的本能; 所谓“改命”,不是与虚妄的外在之神对抗,而是将意识之光刺入内心的无明深渊,在我们那些被本能支配的黑暗处种下选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