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记内容皆得到当事人的许可,手记中的人名皆为虚名。
有大学对100对情侣进行为期3年的观察,发现那些保留个人爱好、敢于表达需求的伴侣,关系满意度比“完全为对方改变”的情侣高出63%。研究者解释,这源于“自我一致性”原则——人们会本能珍惜那些保持本真的人。
想起表姐的故事。
她和姐夫结婚五年,从不会为了迎合对方改变自己:
姐夫爱吃辣,她会做两盘菜,一盘加辣一盘清淡;
姐夫想周末宅家,她会约闺蜜爬山,回来时带束花给对方。
有次姐夫半开玩笑说:“你就不能多依赖我一点?” 表姐笑着回:“我首先是我自己,然后才是你的妻子呀。”
可就是这样不刻意讨好的态度,让姐夫总说:“她活得那么鲜活,我怎么舍得不珍惜。”
心理学中的“稀缺性原则”也能解释这种现象:当一个人有自己的节奏和底线,不轻易因他人改变时,TA的付出才会显得更有价值。 就像一杯水,在沙漠里才被珍视,而泛滥成灾时只会被忽视。 1.每天花5分钟记录自己的付出行为:“今天为他做了什么?做这件事时我是开心的,还是带着‘他会不高兴’的担忧?” 试着把“我不这样做他会生气”换成“我愿意为他做,但也有说不的权利”,两个月后你会发现,内心的压迫感会减轻很多。 2.制定一份“自我需求清单”,包括“每周需要3小时独处时间”“不接受贬低式玩笑”等具体条目。当对方触碰边界时,用“我感到…因为…我希望…”的句式表达,比如“我感到委屈,因为你又失约了,我希望下次能提前告诉我”。 初期可能会不安,但神经科学研究显示,重复3-4次后,大脑会逐渐适应“表达需求”的行为模式,焦虑感会明显降低。 3.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自我肯定练习”:每天写下3个“不依赖他人认可”的优点,比如“我很会倾听”“我做的红烧肉超好吃”“我能独立完成工作项目”。同时每周留半天时间做一件“纯为自己”的事,看书、跑步、甚至只是发呆。 感情里最珍贵的状态,从来不是“我为你付出一切”,而是“我很好,和你在一起时更好”。 那些需要你踮脚仰望、刻意讨好才能维系的关系,本身就偏离了爱的本质。 就像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的:“成熟的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从今天起,试着少一点“他会不会喜欢”的顾虑,多一点“我是否舒服”的觉察。当你开始珍视自己时,全世界都会慢慢跟着温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