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自己是否属于内耗型人格,可观察日常是否频繁出现以下状态,

判断自己是否属于内耗型人格,可观察日常是否频繁出现以下状态,这些状态往往围绕“过度心理消耗”展开: 1. 思维上:反复纠结,陷入“想太多”的怪圈 • 做决定时总犹豫:小到点外卖、选衣服,大到职业选择,会反复权衡利弊,甚至因怕选错而拖延,事后还可能后悔“当初该选另一个”。 • 过度反刍过去:常回想“之前那句话是不是说错了”“当时没做好,别人会不会对我有看法”,纠结已发生的事,难以释怀。 • 提前焦虑未来:对没发生的事过度担忧,比如“明天演讲会不会忘词”“这个项目万一搞砸了怎么办”,甚至因焦虑影响当下状态。 2. 情绪上:易自我否定,情绪内耗严重 • 总跟自己“较劲”:做不好事时容易苛责自己,觉得“我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难以接纳自己的失误或不完美。 • 敏感又多疑: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一个眼神,会反复琢磨“是不是针对我”,甚至脑补出负面剧情,导致情绪低落。 • 情绪易疲惫:没做太多体力或具体事务,却常觉得“好累”,主要是心理上的纠结、焦虑消耗了大量精力。 3. 行动上:想得多做得少,效率偏低 • 拖延成常态:因怕结果不好、怕出错,或觉得“没准备好”,明明有任务却迟迟不开始,直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应付。 • 被“内耗”占满精力:明明有重要事要做,却因纠结、焦虑而分心,比如想写报告时,先花1小时纠结“怎么写才完美”,实际动笔时间很少。 如果以上状态中,有多项是你日常的高频感受——比如每周有好几次因纠结、反刍而情绪低落,或因想太多影响做事效率,大概率属于内耗型人格。不过内耗是常见的心理状态,并非“性格缺陷”,意识到后慢慢调整(比如之前提到的情绪管理方法),就能逐渐减少消耗~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