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测量主要用于量化个体的心理特质、行为表现等,常见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按测量对象划分 - 智力测量:评估个体的认知能力,如记忆力、逻辑推理等。经典工具包括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韦氏智力测验(分为成人、儿童等版本)。 - 人格测量:用于描述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例如MBTI性格测试(将人格分为4个维度8种类型)、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多用于临床评估)。 - 能力测量:聚焦特定领域的技能,如语言能力、操作能力等,常见于职业测评或教育领域。 - 情绪与心理健康测量:评估情绪状态(如焦虑、抑郁)和心理健康水平,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2. 按测量方式划分 - 标准化测验:有统一的施测流程、评分标准和常模(如韦氏智力测验),结果具有较高可比性。 - 投射测验:通过模糊刺激(如墨迹、图片)引发个体反应,间接推测潜意识,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 - 情景测验:在模拟情境中观察个体行为,评估实践能力或人格特质,常见于招聘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 3. 按应用领域划分 - 教育测量:如学业成就测验(期中/期末考试)、学习能力评估等。 - 职业测量:用于职业规划,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匹配个体兴趣与职业类型。 - 临床测量:辅助心理疾病诊断,如MMPI对精神疾病的筛查。 这些测量工具各有适用场景,需结合测量目的、对象特点选择,同时需注意信度(结果稳定性)和效度(测量准确性)以保证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