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以诗意的方式道出了人生旅途的智慧,既包含对当下的珍视,又暗含对未来的清醒认知。以下从多重维度解读其深意:一、哲学层面:平衡「当下」与「远方」 存在主义视角 如同加缪笔下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人生本质是「在路上」的状态。耽于风景是对生命瞬间的审美体验,忘记启程则可能陷入虚无主义——真正的意义恰在两者动态平衡中显现。 东方智慧映照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与「启程」的进取形成互补。道家「无为」与儒家「有为」在此达成微妙统一:驻足是为积蓄能量,前行才是生命本然。二、心理学启示:情绪管理的双重性 正念疗法的应用 「耽于风景」类似正念练习中的「觉察当下」,能缓解焦虑;而「忘记启程」则警示过度沉浸可能导致「目标感丧失」,需用「执行意图」(如制定阶段性计划)保持行动力。 动机理论印证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内在动机(如热爱旅途本身)与外在目标(如抵达终点)需协同作用。失去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心理耗竭,如同只享受美食却拒绝消化。 三、现实隐喻:人生各阶段的导航 青年时期:可沉醉于爱情、理想等「风景」,但需保持职业成长等「启程」意识 中年阶段:在家庭温暖与事业突破间寻找动态平衡 老年时光:既需品味生活细节,也要有精神传承的「新启程」 四、诗意化践行建议 设置「风景驿站」 在行程中规划特定节点(如每周半天「放空时间」),其余时段专注「启程」,形成节奏感。 创造「移动风景」 将目标本身转化为可欣赏的「风景」,比如把职业发展视为探索未知的旅程,消解「启程」的压迫感。 培养「双重视角」 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正是将风雨视为风景、将徐行当作启程的典范。 可以耽于风景,但不要忘记重新启程。这句话最终指向一种「清醒的浪漫主义」:承认生命的有限性(必须启程),又热爱其丰富性(值得耽于风景)。如同里尔克所言:「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挺住」是启程,「一切」皆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