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太好”的人,为何总被推开?

做倾听师这些年,见过太多“小雪式”的来访者:她们在关系中像永动机般付出,却始终想不通“为什么我掏心掏肺,对方却要逃”。直到聊到深处才发现,她们的“好”,早已悄悄变成了关系里的隐形枷锁。 有位来访者曾每天给伴侣准备三餐、打理好所有琐事,甚至为对方放弃了自己的社交圈。 她的逻辑是“我对他越好,他就越离不开我”,可对方最后却说:“和你在一起太有压力了,我好像永远还不清你的情。” 这正是“亏欠效应”的典型——过度付出带来的不是感动,而是让对方陷入“我不配”“还不起”的心理负债中,最终只能用逃离来解脱。 其实,关系里的“好”需要分寸。 就像浇水太多会淹坏植物,付出超出对方的承接能力,反而会变成负担。 我常对来访者说:“真正的善意,是让对方舒服地接受,而不是让他因内疚而困住。” 那些懂得“留有余地”的人,反而更容易被珍惜。 比如适时让对方帮个小忙,不是示弱,而是给对方“被需要”的机会;比如根据对方的回应调整付出,不是计较,而是让关系保持动态平衡。 成长到最后会明白:爱不是单方面的牺牲,而是两个人在互动中,都能坦然地说一句“我为你付出,也安心接受你的付出”。这或许,才是关系最舒服的样子。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