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了那么多离婚案,我认为平等健康的夫妻关系应该是: 对外,鼓励双方都充分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这种社会价值,不仅会带来社会地位、权力、金钱等附属品,还会带来自我认可和外部认可,满足内在的精神追求。 对内,应鼓励双方分担家务,共同育儿。双方才会更加体谅对方,才会容易产生共情,关系才能持久。 目前,我们社会中的一部分夫妻却不是这样。丈夫在外面累死累活,把赚到的微薄收入还了房贷后,是没法请保姆的。不工作的妻子,会对丈夫有诸多不满,甚至拿别人的丈夫来比较。诸如,你整天在外面忙,也不做家务,也没见你赚钱。看看邻居家的谁谁谁,多有本事。这就导致丈夫想逃离家里,假装在加班,实际上是在打游戏、在打麻将、在胡吃海塞。 “丈夫呢?没参与家务,也没法理解妻子育儿之不易,回到家做甩手掌柜,甚至“诈尸式育儿”,抱怨妻子做得不够好,觉得妻子靠他养着,还不好好伺候他全家。一百件类似的生活琐事,终会把妻子压垮。 这种家庭分工是互害型的。 剩余价值产生的内因是夫妻一方承担了过多的家务劳动。消除剩余价值最好的办法是夫妻双方分担家务、共同育儿。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钟点工分担家务,释放出夫妻的时间,以便投入自己的事业中。 当家政行业发达了,家务劳动市场价格也就趋于稳定,家庭分工就会转化为社会分工,这能帮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究竟给他人当保姆,还是在自己家当“保姆”,还是从事其他社会分工,自有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