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尊重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尊重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核心是把他们当作“正在成长的独立个体”来对待,既不否定他们的感受,也不忽视他们的参与权。可以从这几个具体做法入手: 1. 认真“听”,而不是急着“判” - 当孩子表达想法时,先放下“对错”的评判,专注听他们说。比如孩子说“我不想参加补习班”,别急着反驳“你这是偷懒”,可以先问“你觉得补习班哪里让你不舒服?” - 哪怕觉得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也先听完——被“打断”或“敷衍”会让他们觉得“说了也没用”,慢慢就不愿开口了。 2. 给他们“试错权”,而不是只给“标准答案” - 只要不涉及安全或原则问题,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做决定。比如穿什么衣服、周末和朋友去哪玩,哪怕你觉得“不合适”,也可以让他们体验后果(比如穿太少冻感冒,下次自然会调整)。 - 这种“自己做主”的机会,比你说一百句“我是为你好”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尊重。 3. 用“商量”代替“命令”,给他们话语权 - 涉及他们的事(比如报兴趣班、调整作息),主动邀请他们参与讨论。比如不说“你必须9点睡觉”,而是说“你觉得晚上几点睡,早上上学不迟到又不困?我们可以一起商量”。 - 哪怕最后还是需要你做决定,也要解释“为什么这样安排”,让他们感受到“我的意见被考虑过了”。 4. 承认他们的“合理性”,哪怕不完全认同 - 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可能带着孩子气,但背后往往有他们的逻辑。比如他们说“学习没用”,可能是因为某次考试受挫、对未来迷茫。可以回应“我理解你现在觉得努力没效果,心里肯定不好受”,先接纳情绪,再慢慢聊你的看法。 - 否定他们的感受(比如“你这想法太幼稚了”),会让他们觉得“我的感受不重要”,反而更抗拒沟通。 5. 允许他们“和你不一样” - 尊重不是让他们“听你的”,而是接受“你们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比如你喜欢安静,孩子喜欢热闹;你觉得“稳定好”,孩子想“闯一闯”——这些差异不是对立,而是成长的证明。 - 偶尔说一句“你的想法挺有意思的,和我当年不一样”,会让他们觉得“我的独特性被看见了”。 说到底,尊重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用“信任”代替“控制”——让他们知道:“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也许不总能完全理解,但我愿意重视你说的每一句话。” 这种被尊重的感觉,会让他们更愿意和你坦诚沟通。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