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控制、出轨...为什么反复爱上烂人?

crush,是短暂而强烈的迷恋。体验crush,能让我们感受到喜欢一个人的能力,可这也值得警惕:我们真的喜欢对方吗?还是“恋爱脑”作祟,错把情绪上头当成了爱情? 今天,我们借由三部文学作品,讲讲小说里三个死于crush的女人,以及她们带来的启发。有时,我们爱上的不是具体的人,而是一种幻想。 《危险关系》:两性精神控制指南 《危险关系》是法国作家拉克洛18世纪创作的小说,虽不太有名,却是影视和戏剧舞台改编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它曾被文学史忽视,直到20世纪中期地位才获承认,米兰·昆德拉在《缓慢》里,称它为“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 拉克洛并非作家,而是军人,驻扎法国南部时见识到贵族生活的放荡,将所见所闻写成小说。故事的大boss是有钱寡妇梅尔特伊侯爵夫人,她是巴黎社交圈红人,情人众多。她的老情人瓦尔蒙子爵,和她一样,以诱惑异性为乐。侯爵夫人让子爵去诱惑一个少女,子爵却想挑战更高难度,要诱惑社交圈里最纯洁、最忠诚、最不可能出轨的法院院长夫人图尔韦夫人,一场围猎就此开始。 小说出版后引发轩然大波,19世纪被列为禁书,罪名是“违反公共道德” 。其实书中没什么情色描写,它违背道德之处在于,对两性关系里的引诱和精神控制描写得过于真实,堪称“精神控制教科书”。当时有书评指责它践踏道德,还假装有“教育意义”,是侮辱读者智商。 那么,子爵是如何引诱和控制院长夫人的呢?首先,他设计救助穷人等场景,给院长夫人留下好印象,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好人。成功引起对方兴趣后,他又向院长夫人忏悔自己之前的风流堕落,激发她的圣母心,让她想要挽救这个浪子。接着,子爵表白,把自己放在下位者姿态,假装把主动权交给院长夫人,让她以为能控制自己。院长夫人让他走,他真的离开,这让院长夫人误以为自己掌握着“生杀大权”,同时又因他的离开而感到不适应。分开的日子里,子爵不断写信,院长夫人痛苦纠结地回信,到后来,院长夫人用“纯友谊”当遮羞布,而子爵笑而不语。最后,子爵以死相逼,院长夫人彻底陷落。 这部小说由多方书信构成,爱情和身体一旦被公开,有了观众和评论者,就会变质。子爵刚给院长夫人写完情书,就向侯爵夫人炫耀,读者也难以判断子爵是否动了真心。 小说中存在两重精神控制关系,子爵控制院长夫人,侯爵夫人控制子爵。每当侯爵夫人察觉子爵动了心,就冷嘲热讽,激发他的胜负欲,告诉子爵“爱是软弱,性是力量”。最后,院长夫人被毁掉了忠贞与虔诚,子爵被毁掉了怜悯或同理心。 后世有人把侯爵夫人看作女权先锋,认为她在不平等社会中,以自己的方式报复父权社会。但她并不反感利用和操纵这种扭曲关系,对同为女性的院长夫人毫无同情心,还毁掉了另一个少女的纯真,所以她并非为女性复仇,更多是出于一种扭曲意识:痛恨他人的优越,又无法做到一样好,就想证明别人和自己一样烂。 如果陷入有毒关系或感觉被PUA,不妨读读《危险关系》,见识一下内心空无一物、只有套路的人是什么样。 《奥赛罗》:她爱上的只是一个幻影 在crush框架下,莎士比亚经典悲剧《奥赛罗》的主题词是自欺欺人。故事发生在16世纪,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勇将,爱上了城邦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因奥赛罗是摩尔人,又比苔丝狄蒙娜大很多,婚事不被允许,两人只能秘密结婚。奥赛罗手下伊阿古设下陷阱,让他误以为妻子偷情,奥赛罗认定妻子不忠,亲手掐死她,最后得知真相拔剑自杀。 我们对这个故事常见的理解是坏人挑拨爱侣,或“自卑超雄男”与“清纯白富美”的悲剧。但生活中很多优秀女性爱上条件不如自己的男性,最后受尽伤害,这种感情从一开始就有问题。 奥赛罗虽是勇将,但身为摩尔人,在当时种族不平等的社会中,他的地位、爱戴和功勋并不牢靠,他只是被当作高规格雇佣兵。他格外地需要苔丝狄蒙娜,需要她站在身边证明自己的价值,几乎把自身价值都寄托在和妻子的关系上,所以伊阿古的挑拨就能让他崩溃。 苔丝狄蒙娜对奥赛罗的crush,始于奥赛罗的口才。奥赛罗讲述自己的冒险经历,让生活简单的苔丝狄蒙娜听得如痴如醉,她爱上了故事中的奥赛罗。同时,她也需要这份爱来证明自己的高尚,不在乎另一半的外表、年龄等。她向父亲隐瞒结婚事实,父亲愤怒地说她会骗奥赛罗,这给奥赛罗内心留下阴霾。后来,苔丝狄蒙娜因丢失手帕撒谎,导致奥赛罗认定她出轨。 伊阿古没有改变剧中角色,只是拨弄人心,让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认清了一个不愿承认的真相:苔丝狄蒙娜爱上的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幻影。苔丝狄蒙娜意识到了却不能承认,因为她在这段感情中投注了太多自我,把自己的高尚、忠诚都押注在其中,越不听劝阻,越觉得能证明自己的高贵美德。弥留之际,她仍为奥赛罗开脱。 少女时期的我常犯一个错误,用文学化方式美化对象,尤其是涉及自己技能盲区时。这样的crush即便成真,关系也不稳固,因为对方时刻在和我脑中的臆想比较。现在我明白,向往某种美好品质,应该自己去拥有,而不是仰望他人。 《包法利夫人》:她想死,她也很想去巴黎 包法利夫人死于幻想与出轨。《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19世纪的经典小说,主角艾玛嫁给乡村医生夏尔,夏尔很爱她,但艾玛不满足于平庸生活,接连出轨,最后债台高筑,服毒自杀。 这个故事若发在社交媒体,可能会被指责“自作自受”“太虚荣”“恋爱脑”等。但我们读小说时,会发现自己有时和包法利夫人很像。我们嘲笑他人恋爱脑,对自己沉湎“情绪价值”却网开一面,所以需要通过小说,代入角色,发现这种无意识的双重标准。 艾玛出轨,一个浅显原因是她是浪漫小说爱好者,少女时期读了大量浪漫小说,向往精彩丰富、与众不同的生活。结婚后,平庸生活更激发了她对浪漫生活的向往,她被困在枯燥乏味、不被理解的生活里,觉得生活剥夺了她更好的可能性,“她很想死,她也很想去巴黎” ,意思是要么死,要么逃离当下生活。 艾玛参加舞会回来后难忘舞会的精彩,就像我们会把旅游快乐时刻置顶,说“人一辈子只活几个瞬间” ;她买丝绸银器,就像我们郁闷时买小东西讨好自己。这本身没问题,人总得沉迷点什么才能活下去,幻想本身也没错。福楼拜赋予草木、人物、时间独特意义,艾玛也用审美眼光看待生活,给烛台、裙子变花样,给烧坏的菜起别致名字。 但艾玛看似审美生活,其实只是在审美自己,她缺乏观看自己的外部视角。福楼拜看到了艾玛看不到的,夏尔深情观察艾玛的眼睛,夏尔是真正爱艾玛的人,爱她本来的样子,甚至在知道她出轨后,还因她的情人和她有关而久久凝视。可艾玛看不到丈夫的爱,把丈夫的优点扭曲成缺点,讨厌丈夫、丈夫的职业、装修风格,甚至延伸到孩子身上,这一切都是为了把出轨合理化,既不公正也不诚实。 艾玛不断借贷,是因为她需要用物质美化生活、维持幻想、注入激情,直到经济和精神透支。现实沉重,幻想轻盈,我们时刻面临轻与重的选择,艾玛为拒绝沉重逃避到轻盈中,最终被轻盈以更沉重的姿态压迫。 生活中轻盈与沉重应同时存在,我们要用幻想调剂现实,但不能用幻想取代现实,要根据现实调节幻想比例。区分幻想与现实很难,在两性关系里,当有了crush,会幻想和crush在一起会不会更好,这无法抗拒。 《过往人生》和《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这两部电影,以当下女性为主体,反写了《包法利夫人》的故事。《过往人生》中,韩裔移民女主角嫁给犹太人后,遇到青梅竹马,重逢让她想起过往幻想和壮志,她幻想和青梅竹马在一起会怎样,但最后还是告别,回到丈夫身边。《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中,女主角不断换,感情也不稳定,遇到crush后迅速离开稳定感情,和crush在一起后又破裂,影片最后她一个人生活,却更坦然平静。 如果是有女性意识的创作者,可能不会让艾玛去死,而是让她在情感失败后独自生活。在福楼拜时代,女性难有独立生活条件,如今女性有了机会。面对生活的普通、苦涩与孤独,我们要在无序中建立秩序,这需要自己完成,他人只能陪伴,甚至只是阶段性的。我们需要情绪价值、幻想、crush,但要做幻想的主人,不能被幻想控制 。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