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焦虑藏得很深:他们总把日子填得满满当当,却怕极了片刻的空闲。这就是隐性焦虑者——看似如常,内心早已被未解决的问题缠绕。 他们的生活像上了发条:吃饭时刷手机,睡前靠视频助眠,哪怕没事也要排满计划。心理学上,这种忙碌是种逃避:一旦停下,那些不愿面对的问题就会冒出来,所以他们用琐事转移注意力,仿佛这样就能躲开内心的纷扰。 他们也爱“操心”别人的事:时事、明星……只要是别人的问题,都能兴致勃勃讨论。这并非真的关心,而是借他人的故事逃避自我。就像看到别人摔跤,自己会莫名松口气——原来“倒霉”的不是自己。这种“吃瓜”背后,是对自身问题的刻意回避。 最突出的是他们对问题的否认。像掩耳盗铃般,拒绝承认困境的存在,甚至推开亲友的关心。可问题从不会因否认消失,只会在积累中等待爆发。 若想看清真相,试试每天留十分钟静坐。别阻止脑海里的念头,那些反复出现的人与事,往往就是症结所在。也可以用数据说话:记一个月的开支、睡眠、社交时间,这些冰冷的数字会戳破自欺,让现实无所遁形。 隐性焦虑的可怕,在于它披着“正常”的外衣。可逃避终究不是办法,唯有停下脚步,直面那些不敢触碰的问题,才能真正卸下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