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步入青春期,不少父母会发现,曾经亲昵的孩子变得沉默、叛逆,亲子间仿佛隔了一堵无形的墙。其实,这是孩子自我探索、寻求独立的成长信号,把握好沟通方法,就能搭建起理解的桥梁。 一、转变沟通姿态 别再以“过来人”的居高临下说教,试着蹲下来,用平等的姿态对话。孩子说“不想上学”,别急着批评“不懂事”,换成“妈妈/爸爸很好奇,是什么让你这么想?” 把指责换成好奇,给孩子表达真实想法的空间,让他感受到被尊重。 二、倾听情绪,而非纠正行为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如潮水,波动频繁。当他因和同学闹矛盾发脾气,别忙着说“你要大度点”,先抱抱他:“和朋友吵架,你肯定很难过吧” 。先接住情绪,再引导思考解决办法,孩子才会愿意对你敞开心扉。 三、创造“非对抗”交流场景 避开“饭桌说教”“睡前批评”这些容易引发抵触的场景,找些轻松时刻沟通。比如一起散步时,聊聊“你最近喜欢的歌手/游戏”;周末共同做饭,借着烟火气说“你小时候的趣事” 。在自然、放松的氛围里,亲子关系会悄然升温。 青春期不是亲子关系的“冰河期”,而是父母重新认识孩子、孩子走向独立的“蜕变期”。只要父母调整沟通方式,用尊重当基石、倾听做桥梁、陪伴作养分,就能穿越青春期的沟通迷雾,让亲子关系在理解中愈发紧密,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