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写作业:先接住情绪,再解决问题

该手记内容已经得到当事人的许可,且文中人物皆为虚名。
周末晚上八点,我看着女儿趴在书桌上转笔,数学练习册摊开只写了两行,铅笔盒里的橡皮被捏成了小团。我刚要开口催,她突然抽了抽鼻子:"妈妈,我今天在学校背了课文,老师夸我了......"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埋进胳膊里:"可是作业好多,我脑子转不动。"
孩子的"不想写",往往藏着没说出口的情绪。可能是课堂内容没听懂,作业像乱麻理不清;可能是连续两小时写字手酸,注意力早就飘到了窗外的蝉鸣;也可能是觉得"反正写完还有预习",任务永远做不完。这时候若直接搬出"不写作业会被老师批评""别人都能写完"的大道理,就像往冒热气的锅里浇冷水——孩子的抵触情绪只会越堆越高。
我试着蹲下来问她:"今天作业里,哪项是你觉得最像'打怪'的?是计算题像闯关,还是应用题像破案?"她眼睛亮了亮:"应用题!有一道题是说小猫钓鱼,我昨天刚看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我顺势翻出她的故事书:"那我们一起当小侦探,把题目里的数字变成线索好不好?"二十分钟后,她举着练习册喊:"妈妈你看!我破案了,小猫一共钓了12条鱼!"
所谓"不想写",很多时候是孩子对"困难"的保护色。与其盯着"没写完的作业",不如先和孩子一起拆解恐惧:把数学大题拆成三步小挑战,给作文列三个有趣的素材清单,允许写累了就画五分钟小人儿休息。当作业从"必须完成的任务"变成"我们一起解决的关卡",孩子自然会从"要我写"变成"我想试试"。
教育不是监工,而是等一朵花开。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慢下来,让写作业的过程多一点温度——你会发现,那些磨磨蹭蹭的小身影,心里藏着比作业更珍贵的,对成长的期待。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