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可以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核心源于孩子对“完整亲子关系”的深层渴望,以及成长过程中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 “认可”是对“爱”的替代寻求:严厉打骂的父亲往往很少直接表达关爱,孩子会将“认可”等同于“被爱”。即使童年有创伤,潜意识里仍希望通过获得认可,确认自己“值得被父亲接纳”,填补过去缺失的情感连接。 - 对权威的本能依附:父亲作为早期成长中的权威角色,其态度会深刻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孩子可能潜意识里认为,只有得到权威(父亲)的认可,才能证明自己“足够好”,这种心理会延续到成年。 - 未完成的“和解期待”:母亲的软弱焦虑可能让孩子在成长中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撑,反而更渴望从强势的父亲那里获得确定性。即使过去有伤害,仍会残留“他或许会改变”“我们能修复关系”的期待,而“得到认可”是这种期待的具体表现。 这种心理本质上是孩子试图通过“被认可”来修复过去的创伤,完成对亲子关系的心理补偿,是人性中对“被爱与归属”的本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