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记内容皆得到当事人的许可,手记中的人名皆为虚名。
人,不仅是以自然人存在的,更是以社会人立世。孩子,也是社会人,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从小教导孩子一些社交知识、培养孩子交际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从现实来看,有些小朋友在与同伴交往时,也有一些不合群,甚至是独立特行,很孤僻。对此,家长应怎么办?不可能不管吧。除非没有一点责任感。相信,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不会无动于衷的,那怎么培养孩子帮助孩子融入集体,与人融洽相处呢。
孩子不合群的表现及原因:
喜欢离群索居,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孤僻、自私、自卑、烦躁、失落等不良性格,甚至产生病态心理,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原因有多种:如,父母怕孩子在外面有“闪失”,在家里“圈养”;溺爱孩子,交往时常因为各种不顺心,使孩子不愿意与人交往等,都会使孩子变得不合群。
——合群是人际交往的内驱力,是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通常,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孩子。
那么,父母怎样培养孩子合群呢?
1.多给孩子提供锻炼机会
父母应利用闲暇时间带孩子去公园或亲戚朋友家玩,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或是邀请其他小朋友到家里玩,让孩子充当小主人,用自己的玩具、零食或绘画等招待小朋友,让孩子在这过程中学习与他人相处。
2.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或竞选班干部,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或为班级服务中,逐步学会与他人相处。在这过程中,家长需适时给予语言激励和资源支持。
3.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教孩子在与人交往时,要表现得热情大方,懂得分享,愿意帮助别人等;热情大方地介绍自己并邀请对方一起玩,与小朋友共享玩具或绘本等;鼓励孩子学会与他人友好协商,解决矛盾后分歧等。
4.给予孩子交往以积极反馈
观察孩子与他人的互动,发现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反馈。
反馈的形式可以是提建议、赞赏或支持,如“下次和对方说话时,你可以面带微笑”;“我喜欢你清晰、淡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等等。
给父母的话:要让孩子由不合群变得合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耐心地有意识引导,方可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