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兴趣不能当饭吃

张雪峰说“兴趣不能当饭吃”,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张雪峰那句“兴趣不能当饭吃”又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同学和家长都陷入纠结,兴趣和“饭碗”到底该怎么选?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 兴趣当职业,可能面临这些难题 张雪峰这话虽然扎心,但并非毫无道理。就拿大家都向往的游戏开发来说,很多同学觉得玩游戏快乐又轻松,要是能把爱好变成工作,每天打游戏还能赚钱,简直美滋滋。可现实却很残酷,想从事游戏开发,大学要选计算机,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等,数学方面更是有微积分、高等代数、离散数学这些“老大难”。大学四年,这些课程就能把不少人的兴趣消耗大半,更别提毕业后当程序员,天天上班、开会、写代码,周而复始,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曾经的兴趣爱好,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可能就变成了痛苦的负担。 还有翻译,不少人因为喜欢外语,梦想成为翻译官。但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简单的翻译工作逐渐被机器取代,翻译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就业难度直线上升。就算是科班出身,没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很难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更别说靠它轻松“吃饭”了。 选,这几点一定要考虑 既然兴趣不一定能当饭吃,那普通家庭的孩子选时,应该重点考虑哪些因素呢? 1. 就业前景:的就业前景直接关系到未来的“饭碗”。像计算机、电子信息、电气工程这类工科,以及财务学、临床医学等,市场需求大,就业机会多,薪资待遇也相对较好。而工商管理、小语种、学前教育等,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普通家庭的孩子选择时一定要慎重。比如,小语种如果不是顶尖院校毕业,又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就业方向往往比较狭窄,可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2. 学习难度:选择一个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至关重要。有些看似高大上,但学习难度极大,比如法学,不仅需要背诵大量的法律法规,还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辩论能力。如果对法学没有强烈的兴趣,且成绩一般,学起来会非常吃力,很可能四年下来学得痛苦,还难以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 3. 家庭资源:不同的发展对家庭资源的依赖程度不同。普通家庭要尽量避开那些需要大量家庭资源投入的。比如,一些艺术类,学习过程中需要购买昂贵的设备、参加各种培训和比赛,后期还可能需要出国深造,经济压力巨大。而靠个人努力就能出头的,更适合普通家庭的孩子。 4. 职业可持续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的可持续性不容忽视。一些传统岗位正逐渐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取代,比如基础的会计、客服等岗位。选择时,要考虑其在未来技术革新浪潮中的抗风险能力。像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这类,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离不开的医生,职业稳定性高。 理想与现实,并非只能二选一 虽说兴趣不能盲目当成职业,但也不是说要完全放弃兴趣。我们可以在保证有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的前提下,再去寻找兴趣与职业的结合点。比如,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选择新闻、汉语言文学等,毕业后从事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等工作,既利用了知识,又能发挥写作特长;喜欢摄影的同学,在学好理工科的同时,把摄影作为业余爱好,通过参加比赛、在社交媒体分享作品积累人气,未来说不定也能开辟出一条摄影副业之路。 张雪峰的话是一种提醒,让我们在选择和职业时,多一份理性和务实。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放弃兴趣,毕竟,能在工作中找到一点兴趣的影子,生活也会多一些快乐和动力。同学们,在做选择时,一定要全面分析自己的情况,慎重考虑,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