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关键看是否基于可验证的具体信息,还是掺杂了个人情绪、判断或解读。 客观事实的核心特征: - 可量化、可观察:描述具体时间、行为、数据等,不加入形容词或评价。 例:“他今天迟到了30分钟”(事实) vs “他总是不守时”(非事实,含主观判断)。 - 不因人而异:换个人观察,结论一致。比如“桌上有一个苹果”,无论谁看都是这个结果。 主观感受的核心特征: - 含情绪或观点:体现个人的喜怒哀乐、偏好或价值判断。 例:“他迟到让我很生气”(感受) vs “他迟到是不尊重人”(非感受,是主观评判)。 - 因人而异:同一件事,不同人感受可能不同。比如面对下雨,有人觉得“浪漫”,有人觉得“麻烦”。 区分小技巧: 用“是否能被证明”检验——事实能通过证据(如录像、记录)证明,感受则不能。 日常表达时,试着先剥离形容词和情绪词,剩下的具象描述往往是事实;而“我觉得”“我认为”后面接的,多是感受或判断。 练习多了会发现,先陈述事实,再表达感受,能减少沟通中的误解和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