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记内容皆得到当事人的许可,手记中的人名皆为虚名。
重新建构—引导孩子看见同一件事情的不同面重新建构是S F B T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建构指的是一个人看事情的角度。凡事都有不同的面向,多数事情都有正反两种意义(可能还有中性的灰色地带),父母能够看见事情的不同面向时才能好好处理事情,而不被其引发的情绪所困绕,引导孩子看到事情的其他面向,拓展思考的角度,进而引发不同的行动。
我们在使用重新建构的注意事项:
首先重新建构的第一步是真心聆听。建构指的是一个人看事情的角度,重新建构等于换个角度看问题。孩子在面对困难或者问题是容易卡顿,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很快地给出建议,不但很容易进入说教模式,同时也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并不了解自己。
例如,孩子没考好。如果我们大人一味地给他说“这代表你学习不努力”。道理虽然没错,但孩子遇到挫折的当下最需要的并不是建议,而是理解和接纳。这样做会让孩子翻白眼,无论父母道理有多正确,孩子都不会买账。
所以,重新建构前我们必须要专注的聆听孩子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而不是很快地给他说事情的另一面,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免孩子认为你在说教或安慰,还可以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整理发生的事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我们加入新观念时,要做到温和、不强迫,而且要在聆听,充分了解之后才加入新的观点。
最后,当我们想引导孩子以其他角度思考时,要记得给孩子自主权,让他自己决定是否要接受不同的观点。
比如说:“我听你刚刚说…….我有一个想法,你愿意听吗?”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 总之,重新建构前我们必须要先知道孩子是如何看待某件事情的,在做到尊重、倾听不评论后,再加入新的观点,这样才容易引导孩子重新建构,否则我们的观点再好,孩子也无法接受。 比如,孩子回家后告诉我们当天发生了令他不开心的事,哭着跟我们说他心爱的玩具不见了,我们可以按照一下步骤试着做: 1、通过深呼吸先安定好自己的情绪。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问问孩子如此难受的原因,孩子的回答是怎样的? 3、问问孩子在这件事情上他损失了什么?孩子的回答是怎样的? 4、问问孩子,在这件事情上,他可能会得到什么,孩子的问答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