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一种人,他们“混得不好”的根源,往往深植于一种固执的儿童心智。此种心智非指生理年龄,而是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索取多于创造,情绪盖过理性,幻想遮蔽现实。此种思维恰如无形枷锁,将人困在被动生存的泥沼中。 儿童心智者,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习惯性地依赖外力的垂怜。他们如同幼儿,伸出一双乞求的手,幻想世界总能如慈母般满足其需索。然而真实世界是冷酷的竞技场,它只向那些有力量、有贡献者回馈果实。只懂索取而吝于付出者,终将被现实抛在身后。 更致命的是,此种心智常被汹涌的情绪所裹挟。遇挫折则如孩童般怨天尤人,视一切阻碍为世界不公的证明。他们无法冷静拆解困局,只凭原始好恶行事。当情绪成为唯一的导航,理性便成了荒废的罗盘,人在激流中失去方向,最终只能随波逐流。 尤为可悲者,是沉溺于虚幻的自我满足。如幼童堆砌沙堡,他们编织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对现实的重锤视而不见。当幻想与现实的裂隙日益加深,人便失去了清醒认识自我与外部环境的能力——如盲目行走于悬崖边缘而不自知。 诚然,并非所有“混得不好”都源于此,逆境与机遇亦左右着命运。然而那深陷困境而无法自拔者,常与心智未脱稚气相关。成熟的心智,是主动驾驭人生航船的舵轮。它要求我们放下索取的幻想,克制情绪的洪流,睁开眼看清世界的真实面貌,最终以成年人的肩膀去承担风雨。 儿童心智如同无形的茧,束缚着人飞翔的羽翼。唯有挣脱这层茧壳,人才能以成年的姿态直面世界的复杂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