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推门就走或为免伤害,可用身体对话破僵局

孩子把刚拼好的乐高砸得粉碎那晚,“我”冲丈夫吼:“管管你儿子!” 他转身就出了门。三小时后带着孩子最爱的草莓蛋糕回来,默默蹲在地上拼飞船底盘。当时“我”只觉心凉,认为他又用逃避解决问题。 直到读到情绪神经学才懂,人在激烈冲突中,杏仁核会劫持大脑前额叶。出走行为并非冷漠,而是原始防御机制,动物在感到可能伤害幼崽时也会突然逃离巢穴。 于是,“我们”建立了用身体对话破解僵局的新规则: 1. **离场预告**:当丈夫感觉要失控就说“我去补给弹药”,代表需要冷静。有次他真的买了弹珠汽水回来。这一预告行为,避免了突然离开带来的误解和伤害,让“我”明白他的离开并非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情绪,以更理智的状态回归。 2. **躯体缓冲带**:“我”情绪激动时会在两人之间放个抱枕,利用抱枕的触感转移注意力。在情绪激烈的时刻,这种方式能有效地缓冲紧张的氛围,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3. **回归暗号**:丈夫再进门时会晃手机:“刚发现超搞笑的猫咪视频。” 这个傻气动作让两人同时卸下防御。通过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打破冷战的僵局,化解彼此心中的芥蒂。 上周孩子打翻颜料,看到丈夫下意识摸口袋(放手机的动作),“我”突然笑出声:“快找猫视频!这案发现场交给我。” 原来最深的理解,是看透彼此笨拙下的珍重。在冷战的背后,其实是双方都不想伤害对方的初衷。冲动离开是为了避免在情绪失控时做出过激的行为伤害到家人,而后续通过建立的规则进行互动,又能让家庭氛围重回和谐。这种相互理解和包容,让家庭成员在经历矛盾和冲突后,感情更加深厚,也让家庭更加温暖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