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一旦开窍,焦虑就消失了

老板今天开会时对我皱眉头了,他肯定对我极度不满,我可能要丢掉工作了。 “这次升职没成功,我的人生彻底完蛋了。” 这些声音是否曾在你脑海中回响?它们像无形的绳索,将你越绑越紧,直至无法呼吸。而这一切的根源,可能只是认知扭曲在作祟。 一、什么是认知扭曲? 是指在我们的思维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真实的偏差。这种偏差让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看法发生扭曲,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痛苦。 二、认知扭曲的常见类型 1.非黑即白思维:把事情看成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没有中间地带。例如,你觉得自己必须做到完美,否则就是彻底的失败。 2.过度概括:因为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永远都会失败。比如,一次演讲失误,就觉得自己永远不适合公开场合。 3.情绪推理:根据自己的情绪来判断事情的真实性。比如,你感到焦虑,就认为事情一定很糟糕。 4.灾难化:总是往最坏的方向想。比如,朋友没及时回复消息,你就觉得他一定生气了,甚至可能不再理你了。 5.读心术:认为自己知道别人的想法,而且往往是负面的。比如,你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一定很糟糕,但其实别人并没有这么想 三、认知扭曲的根源:我们为何与自己为敌?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供了深刻洞察:“没有一个人是住在绝对客观的世界里,我们都居住在一个各自赋予其意义的主观的世界。”我们眼中看到的,从来不是真实世界,而是被个人经验染色的主观现实。 认知扭曲就像心理病毒——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在大脑里不断复制,感染你所有的想法,让你纠结、焦虑又抑郁。 更可怕的是,它们常源于:童年时期形成的核心信念 “我必须完美才能被爱” “犯错意味着愚蠢” “展示脆弱会被嘲笑” 四、如何打破认知扭曲? 1.觉察:当你感到焦虑时,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刚刚是怎么想的?”把那些引发焦虑的想法写下来,看看它们是否合理。 2.质疑:对那些不合理的想法进行质疑。比如,你觉得自己会被辞退,那就问问自己:“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个想法吗?” 3.重构:用更积极、客观的想法替代扭曲的认知。比如,把“我肯定会被辞退”改为“虽然这次项目遇到了问题,但我已经尽力解决,领导也会看到我的努力”。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