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是怎么一回事~

好的!分享一个有趣又实用的心理学知识:**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 ### 什么是锚定效应? 这是一种认知偏差,指人在做决策时,**过度依赖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即“锚”)**,并以此为标准调整后续判断。即使这个“锚”是随机的或不相关的,它也会显著影响最终决策结果。 ### 经典实验: 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做过一个实验: 让受试者转动一个标有0-100的“幸运轮”(实际被操控,只停在10或65),然后问他们“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占比是多少?” 结果: - 看到轮子停在 **10** 的人,平均估算 **25%**; - 看到轮子停在 **65** 的人,平均估算 **45%**。 明明轮子数字和问题毫无关系,却成了人们判断的“锚点”! ### 生活中的例子: 1. **购物打折**: 原价¥2000的外套标上“5折优惠¥1000”,你会觉得超值——原价¥2000就是锚点,让你认为省了¥1000(哪怕它实际只值¥800)。 2. **薪资谈判**: 先开口提期望薪资的人,往往会成为谈判的锚点。比如你说“希望月薪1.5万”,对方可能围绕1.5万还价,而不是从市场价开始评估。 3. **餐厅点餐**: 菜单上放一道¥888的豪华牛排,旁边的¥298牛排就显得很划算——商家用高价菜锚定你的心理价位。 ### 为什么重要? 了解锚定效应能帮你: ✅ **避免被操控**:识别商家/谈判中的锚定策略; ✅ **提升决策质量**:主动寻找客观依据,而非依赖第一印象; ✅ **说服他人**:合理设置锚点(比如汇报工作时先展示优秀案例)。 ### 小练习: 下次看到“限时优惠!原价XX元,现价XX元”时,问问自己: **“如果没有原价标签,我会为它付多少钱?”** 这能帮你绕过锚定陷阱 ✨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