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当灵魂在自我战场上徒劳缠斗

备注:手记里面的人名均为虚构 作为一名倾听师,我总见到内耗如一场无声的战役,灵魂深处无休止地厮杀,最终只留下疲惫的躯壳。那一位来访者小雅曾长久坐在我的面前,眼神里映出自己内心战场上的硝烟弥漫:“老师,我总是和自己打架,像是同时踩着油门又死死踩住刹车,寸步难移。” 内耗者的战场通常有三条战线。**思维反刍**是第一线:像一台卡住的机器,反复咀嚼过去失误或担忧未来,任凭焦虑啃噬当下的力量。小雅曾深陷于此——她反复回放工作中一次发言的微小失误,就像不断重播的坏影片,直至耗尽全部心力。 **情感瘫痪**是第二线:内心冲突激烈,可行动力却被冻结在原地。就像小雅明明渴望与人交流,却终日被“被拒绝”的幻影笼罩,最终蜷缩于沙发一角,连拨出一个电话的力气也消散了。 **行动阻滞**是第三线:无数计划盘旋于脑海,却总在起步前被“不够完美”的恐惧掐灭。小雅书桌上那本蒙尘的进修教材,每一页都写满未竟的雄心,却终究被“再等等”的咒语封存。 那如何让这无谓的战争止息? **认知重构是首要武器。**我引导小雅观察那不断自我批评的“内心审判官”,将“我太糟糕”的控诉转化为“我这次做得不够理想”——从审判自己转为认识经历,痛苦便渐渐松动。我们一道将庞大模糊的“提升社交能力”拆解成具体可行的“这周主动和一位同事微笑交谈”,小目标如桥墩般支撑起行动路径,消解了面对巨大任务时的瘫痪感。 **行为激活是另一条路径。**“先启动,再调整”,我鼓励小雅从每天专注呼吸三分钟开始,练习正念——当思绪如野马奔腾,只需温和地将它引回呼吸,不必苛责。同时,我们为她设置“行动启动点”:每当想要联系朋友却犹豫时,数到“三”便立刻按下通话键。行动本身即是解药,微小动作的积累终会冲破内耗的牢笼。 在倾听室内,**容纳与抱持**始终是核心。小雅每一次诉说那些“不该有”的脆弱或“无意义”的挣扎,我都努力让语言在安全空间里自由流淌,不评判,只陪伴。当内心的冲突被真切听见、被温柔接纳,其尖锐的棱角往往悄然消融。 内耗非一日之寒,解困也难一蹴而就。然而,当我们开始觉察内心喋喋不休的杂音,当行动从微小处一点点撬开坚冰,当有人真正听见我们内心战场上的喧嚣——那一刻,我们便悄然夺回了对生命方向盘的控制权。 **真正的内心平和,并非源于冲突的彻底消解,而是我们终于学会给每一个冲突发放通行证——任其穿越内心,却不滞留作乱。**内耗之役的终结,始于承认那些“自我战争”的徒劳,最终在接纳中完成与自己的和解。
内容来自

免费咨询

推荐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