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没成本(Sunk Cost)** **定义**: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投入(时间、金钱、精力等),无论未来如何决策,这些成本都无法挽回。 **核心逻辑**:理性决策应忽略沉没成本,只考虑未来的收益和成本。但在现实中,人们常因“不甘心”而继续投入,导致更大损失。 --- ### **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Fallacy)** **表现**: - **“来都来了”**:不想浪费已花的钱,勉强看完无聊的电影。 - **“都坚持这么久了”**:明知项目无望,仍因前期投入而硬撑。 - **“分手不甘心”**:因恋爱多年不愿结束痛苦的关系。 **心理学原因**: 1. **损失厌恶**:人对损失的痛苦感远超获得的快乐。 2. **承诺一致**:希望显得自己“有始有终”,避免自我否定。 3. **情感绑架**:将投入与价值挂钩(如“贵的东西一定好”)。 --- ### **如何避免沉没成本陷阱?** 1. **承认“过去的投入无法收回”**: - 问自己:“如果现在从头开始,我还会做这个选择吗?” 2. **聚焦未来收益**: - 比较“继续投入的未来成本”和“止损后的新机会”。 3. **设定退出标准**: - 提前明确止损点(如亏损20%时抛售股票)。 4. **换位思考**: - 假设是朋友遇到同样情况,你会劝他继续还是放弃? --- ### **经典案例** - **商业**:公司继续砸钱给失败产品,只因已投入大量研发费用。 - **投资**:股民死守下跌股票,指望回本,反而错过其他机会。 - **生活**:坚持不适合的/工作,只因“学了4年不能浪费”。 **理性做法**: >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 —— 经济学谚语 --- ### **总结** 沉没成本是过去的“死钱”,聪明人会切断情感联系,基于未来做决策。**及时止损不是失败,而是把资源留给更值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