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人:避免“刻板化误判” - 建立“成长型思维”,提醒自己“人是动态变化的”; - 用“行为清单”替代印象标签(如记录具体事件:“他上周主动加班解决技术难题”)。 2. 对自己:设计“可更新的第一印象” 若初次表现不佳,可通过“二次触达”重塑认知: - 发送个性化跟进信息(如“上次聊到××话题,我整理了相关资料,供您参考”); - 创造低压力互动场景(如顺路送一杯对方提及过的饮品),自然展现多元特质。 首因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善用它,可快速建立积极认知;警惕它,可避免偏见与误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塑造自我还是理解他人,“跳出第一印象的框架,用动态视角观察”,或许才是更智慧的认知方式。